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2月19日在上海表示,当前推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各种力量正在集聚,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尚福林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十五周年庆典上作上述表示的。
尚福林说,1990年上证所正式开业,从此中国资本市场迈开了快速发展的步伐。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个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377家,市价总值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境内股票筹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经过十五年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大力发展了机构投资者,由证券投资基金、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机构组成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市场产品结构,已经形成股票、基金、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ETF等丰富多样的投资品种;建立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证券交易技术系统。
尚福林表示,当前,推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各种力量正在集聚,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股权分置改革正顺利推进。截至12月12日,共有339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覆盖了内地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占到沪深两市总市值的30%左右。试点以来的实践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遵循的原则、基本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改革预期趋于稳定,资本市场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两法的修订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资本市场法治水平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本市场既要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必将受益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迎来更快的发展。
尚福林强调,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他鼓励证券交易所在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证券交易所是金融创新的开拓者,在资本市场创新方面发挥着引领和倡导的作用。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水平和投资者需求,适时地推出各种金融产品,提高流动性,增加市场活跃程度。在继续搞好现有产品的同时,证券交易所应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满足各类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交易所的创新对市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创新。
其次,证券交易所提供的创新服务,是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是丰富多样的,各类市场主体在金融创新中都发挥着各自积极的作用。鼓励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鼓励资本市场不断推出创新工具,提供创新服务。创新活动是资本市场活力之源。创新产品的推出,必然产生交易的需求,需要得到证券交易所的服务。他希望上证所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和技术系统,为市场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是资本市场创新健康有序的重要保证。中国资本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开展金融创新难免会产生一些风险。证券交易所要根据新的市场环境和新交易品种的特点,不断改进一线监管工作,预防与控制市场风险。(记者 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