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12月23日电(记者 王悦欣 白冰)仿佛圣诞前夕维港两岸缤纷绚丽的节日盛景,2005年的香港经济欣欣向荣,展示了走出低谷、全面复苏后的勃勃生机。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6.2%,二季度攀升至7.3%,三季度更高达8.2%。四季度初,略感惊讶的香港各大研究机构兴奋地将香港全年经济增长率调高至7%,这一数字比预估的高出1.5至2.5个百分点。
自回归以来,香港经济曾连续6年持续低迷、徘徊,2004年终于成功走出下降通道,出现复苏势头,创下8.2%的增长率。虽然基数较高,香港经济今年依然能锦上添花、续写动人的“香港故事”,显现出香港经济强劲的扩张动能。
综观2005年香港经济发展,推进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投资及出口已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经济呈现均衡、有深度的增长特点。
今年上半年,香港私人消费开支比去年同期上升3.5%,三季度加快至4.6%;前三季度的本地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亦增加2.5%,企业投资依然活跃;蓬勃的海外市场及内地贸易、不断增长的访港旅客数量,使香港的商品出口和服务输出持续畅旺,今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1.1%和8.5%。
经济增长带动了香港就业人数的增加。今年,香港创造了22万个新增职位,总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42万人,失业率降至10月的5.3%,为4年来新低。
与此同时,物价水平有效地控制在轻微的增幅内。今年首10个月,香港物价指数平均为1%,10月份为1.8%,全年通胀预期由1.5%下调至1.2%。
自由、开放的香港经济在增长动力的均衡支撑下,从容应对油价高企、美国利率攀升等外围经济环境的挑战,运行稳健。“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发展格局,显示了香港经济的健康肌理。2005年,香港经济交出了回归以来又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作为高度自由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香港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及内地的经济形势唇齿相依。展望2006年香港经济,支持增长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改变。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预测,2006年香港经济增长将达到4.5%或5%。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中银香港等大部分研究机构认为,明年香港GDP增速虽会下降,但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对香港经济影响广泛的美元利率,经过连续12次上调之后已届见顶,有望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回落。此间有分析认为,香港姗姗来迟的加息周期很可能“来去匆匆”,对香港本地消费及资本市场的抑制作用将会相对温和。此外,欧元区经济加快复苏、日本经济景气回升以及大部分其他亚洲经济体稳健增长,有利于减低美国经济可能放缓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与美国、欧盟已就纺织品及成衣出口达成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香港外贸环境的不确定因素,2006年香港的货物和服务出口仍可维持稳固增长的基调。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对香港经济的正面作用逐步显现。自2004年9月以来,香港运往内地的产品数额激增,预计“安排”创造的贸易效应和投资促进效应将会在2006年进一步增强,并通过产业关联对香港经济产生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明年“精彩香港旅游年”将陆续推出湿地公园、亚洲国际博览馆等新的旅游项目,更多内地游客将掀起赴港旅游的热潮。有专家预计,2006年全年访港人数将再创新高,达2714万人次,香港零售、酒店业将因此增添发展动力。
不久前香港中华总商会对香港营商业者的一份调查显示,22.6%受访公司预期2006年香港整体营商情况会是“佳”或“极佳”。
虽然香港经济明年总体看好,但也有一些不确定性。香港经济虽已复苏但转型并不完全成功,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倚重贸易的增长模式增加了香港经济发展的脆弱性,而禽流感的发生也增添了香港经济增长的不明朗因素。
2006年的香港经济,虽面临挑战,但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