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掀起节约热:建设节约型企业 开展节约教育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5日   来源:工人日报

    节能汽车、节电照明、节水灌溉,从生活细节,到涉及国家命脉的工业建设、交通运输,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录像、投影等多媒体的展示,使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事……

    这是“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上的一组镜头。12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等13个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的这次展览,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展示了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民用等领域,近年在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虽然已是寒冬,但每天有6000余人前往参观,有资深环保人士、科研工作人员、普通市民;有坐火车从外地赶来的,有单位集体组织来的;有不断询问的青年,有认真做笔记的老人,也有自己动手做再生纸的小学生……他们都带着关心中国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热心而来。由于观众要求强烈,展览会特别由原定的5天延长至8天。

    这个展览引发了网上关于节约话题的热烈讨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科技是推动节约的最有力的手段”、“取缔一次性电池”、“发展公共交通”、“治理好白色垃圾也是节约”、“手机充电器应该统一”、“坚决抨击挥霍主义,唾弃攀比”、“浪费是对后代的犯罪”、“均衡调度,合理发展”……

    只言片语的民声,反映出民情。可以看出,节约教育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能源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如果说来自于民间的声音更多的出自于对生活细节的重视,那么,来自高耗能行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使他们对节约的关注正变为积极行动。

    11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和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在江西南昌联合召开了“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开展争创节约型企业会议”,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拉闸限电、原材料价格上涨、节约用水……几乎成了所有有色金属同行们遇到的共同问题。

    会议结束时,来自铝、铜、钨等几十家国内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发表了一份倡议书,呼吁开展宣传教育,从细节着手,小处着眼,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提倡岗位上的小发明、小创造,让循环经济和节约型企业的理念成为企业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使企业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是有色金属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大国,2005年,我国铜、铝、锌等10种有色金属的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位;全国65%的铜原料和47%的氧化铝依靠进口;与此同时,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德国、日本、法国再生铝占本国铝总量分别为62%、64%、98%,我国再生铝仅为20%左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警告说:“部分有色金属企业满足于目前有色金属行情看涨及企业经济效益好,忽略了自身在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中所面临的危机。”

    专家指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别无选择,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才能保证有色金属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是建设节约型企业的灵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大政方针,需要全社会的投入,其核心是科技进步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位工会主席这样说:“企业即使没有跑冒滴漏现象,也不是节约型企业。”

    新疆有色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余洁说:“建设节约型企业,开展节约活动,不能虎头蛇尾,对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来说,需要扎扎实实、长期具体的工作。比如,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容易调动,但也容易丧失,如果企业连续举办三四年创新大赛,创新能在生产各个环节发生,工人发明创造的水平不亚于工程师。”

    事实上,对企业能源、资源损耗环节最熟悉的莫过于广大职工。有关人士特别强调,在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织职工技术攻关小组、查找节能漏洞等方式,加快技术创新,治理浪费环节,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同时把提高职工群众节约资源的能力,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重要内容。

    今年1~10月,西南铝业集团职工围绕公司节能降耗提出合理化建议578条,节支创效1328万元。如挤压厂工模具车间铣工班针对多孔圆棒热挤压模具发明了抛光磨头,使加工工时由35小时减到13小时,加工工序由原来的10道减少到6道,每年可节约成本8万余元,发明的抛光磨头获得了国家专利。

    新疆有色集团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新疆是能源大省,由于连年开采,使资源枯竭,企业也因此陷入7年的低谷,到2000年才开始走出困境。该集团工会副主席余洁说:“职工深切体会到只有企业的大发展才有个人的小发展。每年职代会最关心的就是企业发展,那种责任心绝不亚于厂长经理;此外,职工对自身的技能学习、素质培养极为关切。我们企业曾经连续多年举办职工技术创新大赛,每年评奖会上,工人们就三五成群议论明年再搞什么新发明,士气之高,超乎想象。”

    节约教育刻不容缓

    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时,中央领导特别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过去,一位工人解决了一个与螺丝帽有关的技术难题,产生一系列的节能效果。厂里开表彰大会,将工人请到主席台,由总经理亲自颁奖。这件事在厂里引起很大反响,无论是这位工人还是工友,都吃惊于一个岗位上的小发明,竟然对于企业来说如此重要。

    今天,“让节约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等标语牌已经挂在了西南铝业集团公司厂区门口、职工休息室、工作现场,工会副主席杨志禄告诉记者:“这是强化职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如果人人能够树立节约观念,它所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现在,我们应该大力进行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然而,节约意识的培养不可能靠一项活动就能达到,必须持续开展节约教育,将节约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逐步提高全民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比如,在很多家庭,洗脸水都直接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费。其实洗脸水还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可用来洗衣服,用洗衣服的水来拖地,用拖地的水去浇花浇菜……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这样做,一天能节约多少水?全国每天又能节约多少水?一年、十年又能节约多少水?

    这只是小小的一个方面,节约的方法有千万种,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但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节约意识和资源意识。因此,节约意识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早一天提高了节约意识,就能早一天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为节约而节约的活动其实常年都在进行,但低效甚至是无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政府主导下的倡导节约、反对浪费二者之间找到合理的支点,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人们树立这样的认识:日常生活消费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界,不能过度消费,必须以大自然的承受力为限,不能竭泽而渔。把“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分钱”与健康饮食、有效使用、合理消费、分享资源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节约的时代内涵和宏观价值,节约教育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记者陶映荃)

 
 
 相关链接
· 胡锦涛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 农业部提出建设节约型农业八大重点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可持续性和节约型农业
· 解读《建议》:为什么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