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直指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四大问题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齐中熙)2005年,中国中央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快速发展,预计销售收入6.6万亿元,利润突破6000亿元。然而,从财务分析看,中央企业中的一些问题十分突出。

    “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许多中央企业都经历过困难时期,好的时候不能忘记曾有过的艰难,更不能无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5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说。

    一是部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增速减缓,有45家企业实现利润出现下滑,有36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少数企业亏损严重,1至11月集团一级亏损企业有17家,亏损面10.1%,二级子企业亏损面达31.3%。

    二是部分企业经营成本增长过快。1至11月,中央企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3.5%,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的企业有80家;人工成本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的企业有62家,高于同期效益增幅的企业有74家。

    三是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到11月底,中央企业银行借款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27家,占42.9%;非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的有29家,占27.6%。中央企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64.1%,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为107.7%,低于国际公认标准92.3个百分点。

    “部分企业依赖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转,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危机。部分企业从事股票、委托理财、期货及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亏损严重。部分企业不重视法律审核把关,造成重大法律纠纷。”李荣融说。

    四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部分企业通过少转或推迟结转成本、费用挂账、少提折旧、多计或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调节经营成果;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经营决策和投资管理缺少内部的监督与制衡。

    “这些问题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增长方式等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如果不抓紧解决,一旦市场发生大的变化,一些企业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困境。” 李荣融说,“我们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迎接更大的挑战打好基础。”(完)

 
 
 相关链接
· 中央企业“家底”超过10万亿 增长14.2%
· 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国资委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央企改革等答问
·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
·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会议
·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行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