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成立之初,提出从2004年开始,要用三年时间建立起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近年来,国资委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以出资人为主导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明年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也将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十分重要的一年。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了解到,围绕这一目标,国资委明年将在三个方面力争实现突破。
建立和完善董事会
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性工作,是在企业层面全面落实出资人职责的关键措施,也是国资监管机构真正解决“婆婆加老板”问题的根本途径。明年国资委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继续扩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范围,依法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制定指导试点的各项规定,包括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职工董事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国资委与董事会关系的意见等,完善配套措施,从出资人的角度,探索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新模式。
二是规范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加强与董事会、董事的沟通。国资委将把出资人的部分职权授予规范的董事会行使,确保董事会行使选择、考核经理人员和决定经理人员薪酬的职权。探索建立国资委与董事会、董事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的机制,确保董事会代表出资人利益,确保企业对出资人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中央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根据企业情况,在现有外部董事队伍基础上,扩大选人视野,增加选拔具有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历的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加大对外部董事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
四是把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的制度性措施,包括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管理经理人员等,推广纳入到国有控股的中央企业。
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务院赋予国资委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一批中央企业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发展,积极开展联合重组,取得了积极成效。
明年的重点将是积极探索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的调整重组。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在促进资本流动、推进企业改制、吸引战略投资者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中央企业特别是一般性竞争行业中央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在托管困难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经营困难、包袱沉重、缺乏竞争力企业的退出力度。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在推进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建立经营预算制度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是国资委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明年将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质量,积极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相关配套制度文件。
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家指出,管人、管事、管资产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三个主要方面,明年能否实现这三方面的突破将关系到国资委能否切实履行好这三个职责。如果能够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将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