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十分之一国土面积已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6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姚润丰)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26日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6万平方公里。

    鄂竟平说,“十五”时期,我国通过封育保护、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全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54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24万多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60万平方公里中有30万平方公里达到初步修复。在25个省区市的95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其中北京、河北、陕西、宁夏、青海全境实行封山禁牧,在三江源地区开展预防保护工程。

  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审批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开发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600多亿元,有效防治了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尤其是在2004年,全国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超过2.1万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9024平方公里,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375亿元。全国累计在7000多公里的公路、1万多公里的铁路建设中实施了水土保持防护工程。

  鄂竟平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重点目标是,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6%降低至34%。加大封育保护力度,继续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中游、东北黑土区、珠江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切实搞好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的社会化管理,在全国水土流失区基本建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有效防止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研究和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完)

    我国四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200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41.5%,水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27.59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6.8%,不仅有水力侵蚀,也有风力侵蚀,还有冻融侵蚀。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且局部山洪泥石流活动频繁,草场鼠害、虫害猖獗,土地沙化严重。长江上游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重庆和湖北等省区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经查明体积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滑坡点14056个,10万立方米以上的滑坡点1254个,沟道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威胁1户居民以上的泥石流沟3275条,沟道面积大于2平方公里、直接威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丹江口水库上游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区,搞好水土流失防治对保障京津地区的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振兴东北,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十分重大。三江源头区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做好这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鄂竟平表示,我国将抓紧落实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规划,加大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加大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强化水土保持执法行为,制止各种破坏水土资源、地貌和植被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东北黑土地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保障这一珍贵的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加大对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也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完)

    水利部:2004年我国水土流失量达到16.22亿吨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有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其中尤以长江、黄河的土壤侵蚀量最多,分别达到9.32亿吨和4.91亿吨。

  公报通过对全国11条主要江河流域监测显示,一是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以长江上游、黄河中游、东北黑土地和珠江流域石漠化地区分布的面积大,后果严重,潜在危害大。二是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根据典型监测,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三是开发建设活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开工,破坏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公报还显示,2004年,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6万平方公里,其中采取封育保护10.22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4.44万平方公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尤其是,去年全国新修基本农田46.9万公顷,可增加粮食产量7亿公斤,促进300万人口解决粮食问题,可减少土壤流失量3883万吨。

  据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介绍,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还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需治理的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重点在水力侵蚀地区和水力风力侵蚀的交错地区。水土流失会极大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生态环境,加剧洪涝和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也严重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

 
 
 相关链接
· 山西水土保持委出台加强生态自然修复意见
· 水利部等开展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 云南省政府与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考察团座谈
·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管理办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