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05年农业农村工作上新台阶 预计粮食增产291亿斤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来源:经济日报

    ■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预计总产量达到9680亿斤

    ■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局面,预计人均纯收入3250元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28日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200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杜青林指出,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9680亿斤,比2004年增产291亿斤。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除棉花产量下降外,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都稳定增产。

    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

    农业各行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肉、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7650万吨、2860万吨和2845万吨,分别增长5.6%、5%和20%;水产品总产量5100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6.79亿千瓦,增长6%,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50.7%、31.2%和22.7%;农垦生产总值增长11.6%,实现利润56亿元。

    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转基因技术研究、航天育种、新型疫苗研制等取得新的进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农技推广力度加大。

    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1—10月,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9%。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部分省(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疆、四川、辽宁、江苏、甘肃、山西等省(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农畜牧兽医部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控制在疫点上,没有造成大范围扩散蔓延。(记者 李力 实习生 刘慧)

    记者从商务部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前11个月,实现出口总额2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逆差额为1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6%。预计全年出口将达到2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十五”初期的160亿美元,增长65.6%。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园艺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势头。1至10月园艺产品出口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番茄酱罐头、苹果汁等深加工园艺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61%和53%。二是玉米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1至10月玉米出口9.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粮食出口由去年同期的大幅下滑(出口量下降77%)转为大幅增长(出口量增长121%),比去年同期增加5.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增量的15%。三是对欧盟、韩国市场出口增势良好。1至10月,我国对欧盟和韩国市场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0%和41%。四是山东等主要出口地区增势较好,吉林、新疆等地增长迅猛。1至10月,山东省实现农产品出口5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吉林、新疆、内蒙古、甘肃四个省区的出口增幅都超过50%。(记者 杨国民)

增产增收成为“十五”亮点

    记者从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五”时期特别是近两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指出,“十五”时期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恢复增长。2004年和今年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这表明粮食增产由过去主要依靠扩大面积,转向稳定面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轨道。

    “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达到5%。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深刻变化,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柱。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1.4万个。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442万人,今年达1.082亿人。

    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农业先进技术引进工作成效显著,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预计今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沼气和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重大财政专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效果显著。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合格率、饲料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水产品氯霉素残留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农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利用外资和“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记者 李力 实习生 刘慧)

全国冬小麦壮苗入冬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今年全国冬小麦冬前苗情是近几年来比较好的,实现了冬小麦壮苗入冬。

    据农业部近期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冬小麦一类苗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0.7%,二类苗面积占41.7%。与近几年平均值相比,一类苗、二类苗比例分别增加4.1个和1.2个百分点。

    油菜苗情基本正常。全国油菜一类苗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7.3%,二类苗面积占39.2%,三类苗面积占23.5%。与近几年平均值相比,一类苗增加1.3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2.2个百分点,三类苗增加0.9个百分点。

    农业部要求,各地要针对当前土壤墒情下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加强田间管理,进一步落实抗旱、防冻、防治病虫害的各项措施,确保秋冬种作物安全越冬。(记者 李力 实习生 刘慧)

 
 
 相关链接
· 05年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粮食总产达9600亿斤
· 税务总局:今年农业税减免预计为农民减负220亿元
· 我国明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 我国28个省份明确免征农业税 8亿农民受益
· 辽宁省今年投入七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 吉林省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凸现“优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