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针对产业结构发育层次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体的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把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积极开展产业化扶贫,初步实现一业带多业、龙头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动格局。
近4年来,贵州省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0.5亿元,建设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科技扶贫项目92个,扶持农户78万户;累计投入扶贫贴息贷款8.8亿元,支持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药业等产业化扶贫项目85个,带动农户300多万人。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贵州省坚持按照“市场导向、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形式多样、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企业、基地和农户的共同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贵州省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地区级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群。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16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39家。去年,5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36.2亿余元,销售收入55亿余元,实现利税5亿多元。
贵州省还采取联营、合资、独资等方式,引进省外31家优强企业投资近2.27亿元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各级部门积极落实重点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重点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新产品(技术)研发、贷款贴息、市场建设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目前,贵州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建有种植和保护抚育基地303.1万余亩,养殖畜禽27.2万余头(只),保证了辣椒、优质肉牛、中药材、蔬菜、茶叶、山野菜、竹业等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贵州省还十分重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业、科技、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民建、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围绕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积极帮助、扶持和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贵州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0多个,成员8.2万人,带动农户35万户,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记者 张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