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6日电(董振国、宫振卫)记者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寒冬季节,黄河三角洲一项大型湿地保护工程——大汶流10万亩湿地恢复工程开始建设。
据介绍,大汶流10万亩湿地恢复工程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将使大汶流管理站辖区淡水湿地达到15万亩,并将进一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流域持续干旱及沿黄引水量增大和海水倒灌引起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湿地的淡水面积逐年减少,一些依赖湿地生存的动植物也明显减少,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为保护湿地生态,山东省东营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采取了持续的保护和挽救措施。特别是2004年以来,自然保护区筹资1078万元用于湿地生态的恢复工程,并加强对胜利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的管理,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经过努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达393种,鸟类数量增加到283种。
黄河连续4年调水调沙也使得黄河入海口新淤地面积大幅增长,有效地缓解了近年来由于海水侵蚀入海口造成湿地减少的现象。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的观测数据证明:仅去年一年,黄河调水调沙所携带泥沙形成的新淤地已向海内推进1.6公里之多,至少新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2万余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