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世界首条电子标签集装箱航线在沪诞生 产权自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3日   来源:解放日报

  1月12日上午,世界上第一条电子标签集装箱航线在上海“诞生”。著名发明家、“抓斗大王”包起帆潜心钻研了4年多的课题,终于结出了硕果。

  “电子标签”其实是一种信息存储器,它就像是集装箱的“身份证”,把运输中产生的物流和信息流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对集装箱的电子识别。昨天上午,在上海港务集团龙吴码头,一批安装着这种“身份证”的集装箱被安装上船,起锚开往烟台。安上了“电子标签”的集装箱,在进出道口时,不再需要驾驶员人工填写货单,车辆只需稍作停留,两侧的“探头”——读写器就会自动照射,把所有的信息,包括货物名称、件数、起运港、目的港、船公司、货主等都一一记录在案。这就是“电子标签”的神奇之处:让集装箱变得“明明白白”。

  据悉,集装箱码头的信息化水平是制约当今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集装箱自身不载有信息,在运输过程中,对集装箱的流向和识别只能靠人工操作,大大影响了港口运输和装卸效率。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民用船舶和港口间的应用还未见成功先例,尤其是集装箱运输中物流和信息流全程记录、自动识别、电子哨兵,更是国内外首创。为了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多年前包起帆就瞄准了集装箱自动识别技术这一国际前沿课题。该课题2004年被列入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经过1年多的攻关,去年11月份,设想终于转化为现实,集装箱“电子标签”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两个多月来,工业性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近4000个装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在上海和烟台之间实现了顺利试运转。

  昨天,来自交通部、科技部、国家标准局和上海市的专家在现场观看了包起帆的最新成果,并在下午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纷纷对这项课题表示了极大的赞赏,不仅如此,这项达到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还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前几天,专门研发电子标签的美国同行SAVI公司到上海港务集团技术交流时,发现中国集装箱航线上已成功应用电子标签,非常惊讶。更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同行发明的电子标签,所有技术和产品都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相关链接
· 2005年底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7500万标准箱
· 长江上游最大集装箱码头重庆港寸滩港区开港作业
· 中海集团投资广州南沙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
· 中国赠与斯洛伐克的集装箱检查系统举行交接仪式
· 国家一级线路浦东铁路一期工程9日投入运营
·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7500万标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