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毛晓梅)2005年我国财产保险(不含意外险、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229亿多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5%。其中车险、非车险业务分别保持年均增长18.58%和11.3%的增长速度。
这是中国保监会13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公布的。
截至2005年末,我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0家(含再保险公司),其中中资24家、外资16家,市场竞争活力明显增强。据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表示,伴随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车险的经营在财产险公司中仍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告诉记者,2004年以来,非车险业务如责任保险、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投资储蓄型保险等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正逐步成为财产险业务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十五”期间,保监会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情况,加强了在涉及公众利益领域中建立责任保险制度问题的研究,目前,道路承运人责任险、建设工程质量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和医疗责任险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财产险公司已开发各类责任险产品21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产险业共支付赔款2457亿元。为社会提供各类责任保险的累计责任限额22万亿余元,已发生赔款80多亿元。
200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84.26%,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初步扭转了1994年以来农险业务逐年萎缩的局面;农业保险保险赔款5.58亿元,同比增长94.29%,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完)
保险业全面开放首年外资“份额”增至6.92%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毛晓梅)2005年是我国保险业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第一年,2005年末外资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41.2亿元,占全年总保费收入(4927.3亿元)的6.92%。2004年外资保险所占市场份额只有2%左右。
这是记者从中国保监会13日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保险业是最先全面开放的金融行业(2006年底金融业入世过渡期将全部结束)。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即已对外资开放了全部地域和除法定保险以外的全部业务。经过三年过渡期和一年全面开放,保险业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平稳过渡,进入深度开放的新阶段。
保监会统计显示,2005年国内保险市场稳步开放,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25个外资保险营业机构在华开业。目前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已由2000年的14家增至2005年的40家。保监会注重引进资本势力雄厚、管理先进、与我国保险市场互补性较强的外国保险公司,促进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在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46家保险公司中,已有27家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保险业对外开放。完善对外开放制度,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优化保险市场开放结构,引导外资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我国保险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支持外资保险公司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
此外,将努力提高监管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外资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监管机构的监管协调,加强对跨境保险的监管。积极参与国际保险规则和监管原则的制定,加强区域性保险交流合作。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逐步扩大,保监会成功获得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2006年年会的举办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