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工商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根据总局制定的《2005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扎实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各地集中开展了儿童食品市场、农村食品市场、包装食品、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月饼市场及节日市场、秋冬季食品市场等6次大规模全国性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通过对月饼市场的专项执法行动,月饼的质量问题、价实不符问题和搭售其他商品等问题明显改善,保障了节日消费安全。截止到11月底,全国工商系统共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407万户次,查处无照经营24.61万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02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6.68万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2.45亿元。认真组织了“全国千万家庭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广泛宣传了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自律制度和加强监督检查,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据不完全统计,有17.8万户食品经营企业、132.5万户个体工商户、8.8万家超市和2.9万个集贸市场全部建立了相关制度。通过配备检测车、检测箱和检测设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和全国性、区域性的质量监测工作。工商总局先后组织了31个省级工商局对185个城市的1335家经销单位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监测,各省级工商局也普遍针对本辖区的实际,对重点食品进行质量监测,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和工业食品实行分类监管,特别是加大对不合格食品退市的力度,继续采取依法强制退市与食品经营者主动退市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市场上出现苏丹红(一号)、雀巢奶粉碘超标等问题,分别组织了全国性和区域性涉及相关食品的下架、企业召回和强制退市等监管执法行动,及时防范了其食品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认真落实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工商所日常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工商所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和食品质量分类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自律,基层食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共检查纠正经营资质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者41663户、进货检查验收存在问题的60540户、食品商标广告存在问题的12401户。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按照建立健全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要求,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截至11月底,31个省级工商局已全部建立食品准入制度、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91%的市(地)级工商局、85%的县(区)级工商局、75%的工商所已建立了上述制度。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的同时,各级工商机关普遍重视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建立了预案,落实了相关措施,及时有效处置应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