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宏观调控措施到位 今明两年电力供需将趋向缓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1日   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到位,电力建设全面加快 今明两年电力供需将趋向缓和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到位,电力建设全面加快,今明两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缺电向着总体缓和过渡,除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外,全国大部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将呈现基本平衡态势。

    据介绍,2005年全国用电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用电量达到2475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6%。随着全年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970万千瓦,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1亿千瓦,再加上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资源能力的提高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推进,全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开始出现逐季趋缓的趋势。统计显示,2005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6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到三季度迎峰度夏期间已减少到20个,到四季度减少到12个,缺电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部分地区。从全年看,仅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拉闸限电条次就比上年减少64%,拉限电量损失也比上年减少了58%。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从目前我国电力建设速度继续加快的情况看,预计今明两年我国年均投产发电装机将进一步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随着这些新增发电装机的陆续投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也将进一步走向缓和。从地区分析看,华北地区除内蒙古西部、河北部分地区和山西存在一定的电力供应缺口外,其他地区供需将基本实现平衡。其中,山东电网将有少量的电力富余。东北地区电力供需将实现基本平衡。2003年到2005年曾严重缺电的华东地区,2006年电力供应缺口将减少到400万千瓦左右,因此在高峰时段,该地区的局部地区仍将出现电力供求紧张。华中地区电力供需将从紧张转向供求平衡。西北地区电力除了可满足当地的需求外,外送电力的潜力较大。南方地区除广东电力供需依然紧张外,其他省、区、市的电力供求将可实现基本平衡有余。 (记者 谢然浩)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 加快转变电力工业增长方式

    就今明两年我国将出现的电力供需总体趋向缓和的新形势,国家电网公司日前提出,要通过加快电网发展来带动我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力工业从粗放向集约方向转变。

    一是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来加快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能源资源分布逆向差异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高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创新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以满足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和负荷中心间连接输电的需要。同时,也需要针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仍滞后于电源建设和用电需求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区域、省级电网和城乡配电网的建设,并继续通过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输电技术,提高现有设备的输电能力。

    二是抓住电力供需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大电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中西部能源资源密集区清洁、环保、高效的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尽快关闭煤耗高、效益低、污染环境的5万千瓦以下和超期服役的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

    三是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提高资源配置和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中的作用,同时,加快出台独立合理的输配电价,增强电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建立规范有序的三级电力市场的要求,积极发展国家级电力市场,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区域和省级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调度方式和出台考虑煤耗高低的竞价政策,促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五是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在提高全社会对需求侧管理工作认识的同时,尽快将需求侧管理纳入到相关法律法规中去,建立起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是加强电煤、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供应的协调工作。密切关注电煤及天然气等发电能源的供应问题,加强协调,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努力把燃料供应对发电能力的制约降低到最小程度。(记者 谢然浩)

 
 
 相关链接
· 前三季度全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3.4%
· 我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运 曾培炎讲话
· 内蒙古电力公司全口径销售收入、产值首破200亿
· 南方电网220千伏对越送电起点站投入运行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签署风电机组设备采购合同
· 华能等8家企业组建的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宣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