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4日从在京举行的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最终验收会议上获悉,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
满足了三峡工程二期蓄水要求。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的崩塌滑坡和库岸经受了两年多考验,工程效果良好,使受三峡水库135米、139米水位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及库岸得以稳定,移民迁建区的地质条件得以改善,库区移民迁建工作顺利完成,保证了135米和139米水位按期蓄水。
提高了库区的地质安全程度。因三峡库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规划用地有限,部分新建移民城镇受到崩塌滑坡的严重威胁。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新建移民城镇的地质安全程度,有的地区还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其中,重庆市万州区增加建设用地3000多亩,云阳县增加城市用地1000余亩,湖北省秭归县增加建设用地400亩。
提高了崩滑地灾防治水平。在总结库区崩滑地灾防治经验基础上,已推出崩滑地灾防治的地质勘查、变形监测、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竣工验收以及监理和管理等系列技术标准和规定,填补了地区性乃至全国性崩滑地灾防治专业技术标准化的空白,同时还培养了崩滑地灾防治勘查、设计、施工专业队伍。
此外,二期地灾防治工程使受地灾威胁的港口、码头和道路得到保护。秭归县聚集坊崩塌危岩治理工程,保证了秭归—巴东沿江公路和长江航道的安全畅通;兴山县游峡石峡段崩塌滑坡治理工程,保证了兴山—秭归和兴山—宜昌公路交通畅通。重庆市27个项目结合市政和移民迁建、复建工程实施综合治理,不但美化了库区环境,而且提高了综合效益。(记者 范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