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监测,近日长江入海淡水流量大幅下降,上海附近水域的氯化物指标将波动上升,春节假日期间,上海可能发生今年第一波较大咸潮。但有关部门表示,由于上海具有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以及相关防范预案,上海市民的用水不会受到影响。
咸潮是发生在内陆淡水河流与海水交界地域的特有水文现象,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水文资料显示,每年冬季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由于长江处于枯水期,上游淡水的流量不足以抗衡东海海潮带来的海水,因此极易发生咸潮倒灌长江口的现象。上海1996年建立的第二水源地———陈行水库,是该市惟一取用长江水源的水库。而该水库自规划之时起,上海就已经着手对长江口的咸潮发生规律进行调研。据介绍,从1991年至今,上海已经建成了由15座氯化物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咸潮预测网络,并积累了近15年来的水文监测数据,基本完成了长江口咸潮的预报机制。通过对比分析长江近期的流量变化、长江口上游640公里范围内的引排水工程以及未来一个月东海海潮的发生规律,结果显示,近日长江入海淡水流量大幅下降,上海附近水域的氯化物指标将波动上升,1月29日即农历正月初一至2月12日,陈行水库水域将发生最长持续天数在5天以内的氯化物超标。不过,该预报也显示,在整个去冬今春的长江枯水期中,陈行水库取水口受咸潮入侵影响的频率将少于往年。
上海水务局人士表示,针对春节咸潮的特殊情况,他们已准备了各项应急预案。一般而言,让陈行水库提前蓄水,保持高水位运行。咸潮入侵时,取水口减少“吸收量”,甚至关闭长江取水口,同时就近向宝钢水库每天调集10万吨淡水。另外,上海供水实行“全市一张网”系统,而每天供应的千余吨自来水中,80%取自黄浦江,仅20%取自长江。因此,即使发生长江咸潮,对上海市民的生活用水一般也不会构成影响。(记者 孙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