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确定“十一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四大目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姚润丰)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日前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

  秦大河还介绍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四大具体目标:

  ——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生态、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雷电等多轨道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从现有基础上减少25%。气象预报警报公众覆盖率达90%,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初步实现对农业、水文、海洋、交通、航空等行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气象预报水平显著提高。台风、暴雨等短期预报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至10%,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偏差在120公里内,年季旱涝、冷暖气候预测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72小时内降水落区预报的准确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至10%。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可用时效平均达到6.5天,制作并发布7天天气预报。

  ——气象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攻克一批制约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科学技术难关,形成支撑新型业务技术体制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气象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同期国际中上水平。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提升。(完)

 
 
 相关链接
·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广国产电子产品应用
·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进入起草阶段
· “十一五”财政将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增加人民收入
· 关于“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五点建议
· “十一五”一个重要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