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 张建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统计材料表明,在过去一年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
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银监会去年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工商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和公司改制,督促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加快公司治理和内部改革,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与交流,高起点推进产品与服务创新。各改制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得到加强,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明显提高。标准普尔、惠誉、穆迪等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相继提升了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效。农村信用社新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历史包袱初步化解,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状况开始改善,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去年末,已有25个省级联社组建到位,新成立或筹建各层次的农村商业(合作)银行81家,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达到500多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整合后减少了5800多家。在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占到87%以上,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
其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和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取得重要进展。银监会出台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纲要》,建立了跨区域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和审慎标准。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长期酝酿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即将实施。资产管理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普遍加强。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模式正在逐步转变。
在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面,银监会配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前开放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五个城市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在业务准入上实行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银监会再次调低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要求,加快了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和标准的统一步伐,明确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审慎标准。此外,银监会积极拓展同国际金融组织的联系并广泛参加高层活动,成功举办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坚持循序渐进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