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极中山站2月7日电(记者张宗堂)从事大洋调查的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日前完成面积达400多万平方海里的南印度洋浮游生物调查,并获取了一些珍贵的大洋生物样品。这是我国南极考察史上第一次在这个地区进行如此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
“雪龙”船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3次经过西风带,刚刚又完成了4条冰区断面航行。据考察队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永山和王少青介绍,往常“雪龙”船过西风带时的晃动很大,无法完成全程作业,最近的这三次航行,却出现意外的“风平浪静”。他们沿“雪龙”船过西风带的航线合理布点作业,系统收集了跨越32个纬度、40个经度的浮游生物样品,发现并收集了一些以往不常见的生物种类。
从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我国就开始对南大洋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南极考察中,我国自主研制的高速采集器在采集浮游生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生物拖网对船只的航速有严格要求,而高速采集器不受航速影响。
南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南纬60度以南海域的统称。由于毗邻南极大陆,这里海洋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成与其他地方的海域有很大不同,了解其中生物在整个地球系统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在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有利于提升我国南极考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