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地方还在将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作为发展目标时,河南省却悄然放慢了脚步。在今年召开的河南省人大会议上,省长李成玉提出,要将河南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从2005年的14%左右降到今年的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从2005年增长38%降到今年的18%。而这种放弃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高速增长方式的工作思路,已在代表中达成共识。
2005年,河南经济发展成果显著,GDP突破10000亿元,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的全国第5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省份。但有关专家指出,该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比较粗放的,主要依赖生产要素高投入和资源高消耗,其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1倍,能源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相对较低。
据了解,河南省目前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型工业一直支撑着该省工业的快速增长,社会能源消耗中工业占近80%。如今,河南矿产资源已频频亮起“红灯”,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5亿吨,居全国第10位,但煤炭产量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2位。预计到2020年,该省将有总量超过4000万吨生产能力的矿井陆续报废。储量占全国第二的铝土矿,目前可开采量已不足2亿吨,开采期已不足10年,其中富矿2006年就将消耗殆尽。
对此,河南省委领导多次表示,只有放弃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高速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发展的步伐才会更加稳健,发展的态度才会更加冷静。
据悉,河南此次调低预期增速后,将着力构建新的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缓解资源、能源紧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以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记者 肖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