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话用户增长放缓,无线市话的带动作用下降,互联网接入用户宽带化趋势明显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图3. 2005年各月电话用户增长情况比较
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业务的发展,使得拨号接入用户向宽带接入用户的更迭加快。2005年,互联网拨号接入用户减少了1556.3万户,而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262.9万户,总数达到3750.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超过窄带拨号接入用户。
(三)投资规模基本平稳,行业整体效益逐步提升,企业赢利能力差异较大
2005年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71.3亿元,略低于2004年的投资规模。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更加审慎,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现有网络大规模建设投入期基本结束,企业主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进行网络扩容和优化;企业对3G发展的预期影响了部分投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热点;资本市场对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关注等。
在投资下降的同时,行业整体效益逐步提升。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的利润总额达1143.6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收入增长。各电信运营企业在竞争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充分认识到效益优先的重要性,采取了优化成本结构、集中采购以及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等多种措施,使各项业务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效益逐步提升,收入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各运营商的实力依然悬殊,赢利能力差异较大。
(四)中部地区市场增长潜力逐渐释放,西部快速增长步伐放缓。
2005年东、中、西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0.3%、13.5%和12.6%,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2.6%、7.1%和15.4%,中部电信市场增长潜力逐渐显现。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电信业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快于同期GDP的增长,这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基本适应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各项促进政策的带动下,近年来西部电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受经济水平的制约,西部电信业增长有所放缓,未来的持续增长将需要长效的机制予以保证。

图4. 2004-2005年同期东、中、西部通信业务收入

图5. 2003-2005年同期东、中、西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
(五)村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农村通信仍任重道远。
由信息产业部和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实施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自2004年1月开始实施,截至2005年11月24日,第一阶段指定工程任务已全部超额完成。“村通”工程累计使52304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率从“村通”工程开始前的89%上升到97%,提高了8个百分点,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邮电“十五”计划中“95%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各地 “村通”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全国31省(区、市)中, 11个省(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19个省份超额完成指定工程任务。
尽管“十五”村通工程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但农村通信市场的持续发展仍是行业面临的艰巨任务。2005年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增长仅为9%,仍低于城镇固定电话14%的增长率。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有关长效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等手段保证农村通信的顺利推进。
2005年,我国通信行业运行秩序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人均通信水平,企业管理、创新和效益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些不规范竞争以及电信服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随着通信行业监管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化,通信业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注:本公报数据为快报初步核算数,最终核算数及分省、分企业数据将在每年年中出版的《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