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子港2月11日电 (记者冷彤 周确)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北郊著名的索纳比工业园区内,联合国旗和中国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迎风招展。自2005年12月12日以来,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125名队员以这里为大本营,执行为期8个月的联合国维和任务。队员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精诚团结,认真完成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交给的各项维和任务,展示了中国警察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精神风貌,获得各方好评。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全国人口约850万,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004年2月海地发生兵变,前总统阿里斯蒂德政府被推翻。海地局势持续动乱,社会矛盾激化,犯罪活动猖獗。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刚到海地一个月的时间里,海地首都太子港就发生了40多起绑架案件。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虽然身处险境,但他们不畏艰险,多次参与打击绑匪和解救人质的行动。
从踏上海地土地的那一刻起,吃苦就是防暴队员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位于赤道附近的海地,气候炎热。中国防暴队承担营区、联合国仓库、海地大选各投票选举点的安全守卫、海地国家监狱的驻守以及国家一号公路的巡逻等任务。按照规定,队员每次执勤必须身穿厚重的防弹衣、头戴防弹头盔、携带必要的武器装备,全部装备近25公斤,站岗、巡逻、执勤不到几分钟便汗流浃背,而队员们外出执勤一般都要12个小时。许多队员因为长时间戴头盔、穿防弹衣都不同程度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但没有一个队员因此缺勤,有的队员拔下吊瓶就穿上防弹衣,拿起枪继续执勤。
除了炎热的天气和执勤的辛苦,无孔不入的蚊子让防暴队的队员们深受其害,即使房间里喷洒灭蚊剂也无济于事,有的队员还是被咬得“遍体鳞伤”。此外,饮食习惯的不同和食品的单调也是队员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联合国提供的食品品种单一,蔬菜严重不足,大家只能天天和洋葱、土豆打交道,为了能让队员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大队领导费煞苦心,想尽办法保证每周能让队员吃上一顿像样的青菜。
在中国防暴队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后勤保障分队。保障分队由来自山东边防的19名官兵组成,担负着枪械、通讯、炊事、修理、电工、医疗、军需和驾驶等20余项不同的工作。该分队冒着巨大的危险,以繁重的工作,高质量的服务,为防暴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全天候服务保障。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石学鹏向记者介绍说,全部来自山东省公安机关的中国防暴队队员,在海地两个月的维和行动中,共出动警力2500余人次,车辆600多台次,执行各项任务130多次。他说:“我们做到了营房大厅标语中所要求的那样: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