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著名科学家、“当代毕昇”王选因病逝世享年70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时代呼唤杰出科学家
——悼念王选先生

  这是1999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创始人王选教授在“99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高新技术产业论坛上作“从北大方正谈信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的演讲。(资料照片)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 (记者李斌)“真的太突然了!”“除了悲痛,还是悲痛!”“一代创新宗师,沉痛悼念!”“当代毕升,耗尽毕生。”“真正的创新者,一路走好!” ……网友2月13日以各种形式,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的逝世表示哀悼。

    在新华社播发王选逝世的快讯后,网民迅速反应,在网上抒发他们获知这一信息之后的第一感受。这些感受,反映了人们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呼唤:时代呼唤杰出科学家,呼唤真正的自主创新。

    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的组织下,是他大胆提出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正是他和他的团队一连串的创新,促进了汉字激光照排产业的形成,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的一生,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尚在盛年,他毅然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青年科学家。“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晚年的王选更是多次呼吁,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他敢于直面现实,抨击不公正现象:“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王选等人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辟蹊径的勇气。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拼搏在科学前沿的信心与毅力;看到了历尽磨难、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看到了面向国家需求,急国家之所急,想民族之所想的爱国情怀;看到了诲人不倦、提携后进的崇高品格。王选等人的业绩昭示人们,立足中华大地,放眼科学前沿,矢志探索创新,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王选的逝世,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他以自己的一生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也塑造了一座拼搏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人们期盼着,科技领域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丰碑。

    王选是继黄昆后第二位因病故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对后来者来说,最关键的是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王选的遗志,学习王选的精神,将中国的科技事业尤其是自主创新事业推向前进,提高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痛悼当代毕升--王选院士逝世!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兴国更需后来人。”正如一位网民所希望的那样,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应以王选、黄昆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国科技的振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期待着,更多像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这样的杰出科学家不断涌现出来。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