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华第一机组”在上海竣工 最大火电基地崛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7日   来源:文汇报/解放日报

    16日,上海外高桥迎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见证性一刻:代表目前国内火电最高技术水准和单机容量最大的“中华第一机组”———外高桥二期两台9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竣工;机组参数、效率和环保指标将更上一层楼的外高桥三期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开工。

    外高桥由此崛起成为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加上1998年建成投产的外高桥一期4台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外高桥电厂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占到全市火电总装机容量的43.86%。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宝说,等到2008年外三期投产发电,外高桥火电基地年供电量将达350亿千瓦时,可满足申城近两成用电需求。分别于2004年4月和9月投入商业运行的外二期两台机组,截至2005年底已发电近170亿千瓦时,对缓解上海2004年和2005年高峰的电力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之所以在投用一年多后举行竣工仪式,有关负责人称是因为工程有一段试生产期,设备也有一段质保期。

    对于外高桥电厂是否会随着电力供需矛盾逐步缓解而出现供应过剩,徐国宝坦言,2006年下半年电力供求矛盾是会大大改观,但上海比较特殊,是受电终端,从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出发,一般要求电力供应70%由本地机组提供。而上海去年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达到1668万千瓦,今年估计最高可能达到1800万千瓦,2008年会突破2000万千瓦,电力供应依然会比较紧张,建设外三期是非常需要的。

    作为我国最大火电基地,外高桥的标志性意义不仅仅体现于装机容量。16日正式竣工的外二期两台90万千瓦机组,被称为“中华第一机组”,它与60万千瓦机组相比,在容量上是一个跨越,在设计和技术理念上更是一大突破。一方面,90万机组属于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是世界火力发电机组中的“皇冠”,机组全冷态启动从零转速到每分钟3000转,只需要5分钟;另一方面,机组效率高,发电煤耗仅293克/千瓦时,即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煤是293克,属世界最低之列。目前,全国平均发电煤耗是374克/千瓦时。而外三期的整机效率比外二期还将提高4%,发电煤耗比外二期还要低12克。正是得益于这样的高效率,在煤价上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外高桥基地市场竞争力极强,像投产时间并不长的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去年实现净利近5亿元。(记者 郑红 来源:解放日报)

    装机容量达二百万千瓦 总投资约九十三亿元 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开工

    总投资106亿元建设的二期工程竣工,而总投资约93亿元的三期工程立即开工,外高桥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将达500万千瓦。16日上午,上海外高桥电厂举行三期工程开工暨二期工程竣工仪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出席仪式并致辞。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由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会同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工程将建设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及相关脱硫脱硝设施,工程总投资约93亿元。通过招标,华东电力设计院承担主体设计,主设备由上海电气集团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制造,主体工程由上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两台机组计划将分别于2008年上半年和年底投产发电。

    随着三期工程投入建设,外高桥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占当前上海火电装机容量的44%左右。三期工程建成后,年供电能力可达350亿千瓦时。据悉,去年全市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668万千瓦,预计到2008年这个数字可能会突破2000万千瓦。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水准,优化上海电网电源结构。

    此外,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机组的参数、效率和环保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火电厂平均煤耗为374克/千瓦时,而外高桥二期工程为298克/千瓦时,三期工程的煤耗预计将在270克/千瓦时左右。同时三期工程将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减少烟气排放,为火电厂戴上“环保帽”。

    16日正式竣工的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2台9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是我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机组。到目前为止,它已发电超过180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近两年来上海电力供应紧缺状况。(记者 张晓鸣 来源:文汇报)

 
 
 相关链接
· 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前关停首批火电机组的公告
· 我国首台煤粉秸秆混燃发电机组成功投产
· 亚洲最大风力发电机组等6个大型项目落户青岛
· 三峡特大发电机组国产化 跨越与国外30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