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1日在京挂牌成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1日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王德学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2月21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上午好!

  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总局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今天正式成立了。我代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向出席今天成立大会的各位嘉宾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中心组建工作的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个方面加强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各项应急预案,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加强了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举措。指挥中心的成立,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组织保证。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坚持安全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意义重大。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那样:"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服务的专门机构,是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任务的指导、协调、指挥和实施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指挥中心成立后,我们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温家宝总理、华建敏国务委员及李毅中局长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的要求,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在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中央编制委员会赋予我们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十项行政职能,充分依靠和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服务,加强综合监管,有效利用资源,推进体系建设,做好防救工作,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一要加快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多年来,我国在消防、水上搜救、矿山、危险化学品、核工业、铁路、民航、电力等行业和领域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专业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有了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在应对事故灾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现代社会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今后,我们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抓紧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争取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指导各地及有关方面推进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组织体系,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加强协调、组织和服务工作,引导地方及有关部门开展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要在大力提高企业、基层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整合,分级、分类建立具有培训、演练和技术支撑功能及装备储备的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提高区域作战能力。要指导、推动各地和有关方面加强对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教育和训练,搞好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战斗力。要努力建设灵敏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保障系统。

  二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协调各地区、相关部门及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协调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搞好有关预案的衔接,对预案实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法规建设和基础工作。做好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条例》的有关工作,争取尽早出台。抓紧研究、制订与《条例》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工作制度,为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作,自下而上,分地区、分部门,组织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工作,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技术等资源情况进行普查,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要加强对应急准备情况的检查,进行动态分析,搞好应急能力评估。

  四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在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体系。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组织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应急技术研究,提高应急工作的技术含量。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应急救援投入,推动地方和企业加大自身的应急救援投入。要大力推广和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设施,提高整体水平,做到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有力救援。

  五要搞好培训演练和应急宣教工作。认真组织、指导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分级分类进行培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培训,以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以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方面和中央企业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实战运用水平、协调配合能力。要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指导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编制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典型案例分析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六要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关口前移,按照"战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在确保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下,在平时搞好应急演练的同时,定期针对其服务范围内有关企业和重大危险源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技术咨询和应急准备情况检查。一方面促进排查整改隐患和应急管理工作,搞好事故防范;另一方面熟悉掌握有关企业生产系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为救援工作打好基础。

  七要加强指挥中心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指挥中心从组建之初就要围绕提高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监管能力、防范能力、实战能力,大力抓紧抓好自身建设。要全面落实总局党组关于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要树立争上游、创一流的意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打好工作基础。要通过把住进人关口,加强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建设,加强作风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把指挥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业务精、效率高、纪律严、作风硬、能战斗的机构。在目前人员、基础条件尚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也要把工作全面开展起来,做到边组建、边工作、不误事,完成好上级领导和总局党组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我们决心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和总局领导及各方面的期望,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安全监管总局的领导下,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地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开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1 2 3  
 
 
 相关链接
·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 国务院发布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
· 解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