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5年全国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亿多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姚润丰)假种子、假农药、假疫苗……近年来,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在200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我国共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15万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亿多元。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23日举行的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上说,去年农业部门集中开展了春、秋两大打假战役。在冬季,配合禽流感防控及时开展了以加大兽药和疫苗打假力度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20多万人次,立案查处各类假劣农资违法案件5万多起,捣毁农资制假售假窝点4400多个,打假护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狠抓市场整顿的同时,扶优扶强获得新进展。杜青林介绍说,农业部门去年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抽查结果表明,全国主要农资品种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种子、饲料产品合格率都超过了90%,农药标签和产品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8.3和11.5个百分点,兽药标签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杜青林同时表示,我国农资打假制度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制定出台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农资打假投诉举报受理、案件查处督办、信息发布等工作,目前全国农资审批工作全面纳入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效率和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各地的制度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如福建省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四川省制定了农资广告管理办法,湖北省出台了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实施办法;湖南省出台了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职责划分办法等规章。此外,全国有1542个县、156个市州实行了农业综合执法,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日益成为农资打假和监管的一支重要力量。(完)

 
 
 相关链接
· 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2006年农资打假监管要点
· 广西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 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 河南省05年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764万元
· 国家质检总局:农资专项打假将实施“五严查”
· 天津将建农资打假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