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2004年大部分省份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已城乡相近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吕诺)国家教育督导团23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表明,近年来校舍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各地区农村和低水平县义务教育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明显提高,城乡差距、县际差距进一步缩小。2004年,全国大部分省份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城乡已基本相近。

    这项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4年,全国农村中小学新建和改造校舍1亿多平方米,农村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从4.7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农村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从4.8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新增校舍质量明显提高,许多校舍由土坯房改建成砖瓦房、楼房。

    报告显示,2002年以来,大部分省份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的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到2004年有24个省份城乡基本相近,其中原来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城乡差距较大的山东、江苏、天津、河北、河南、安徽、甘肃、新疆、西藏、贵州等10个省份,农村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增长较快,到2004年城乡差距已很小;原来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城乡差距较大的贵州等5省,农村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逐年增长,到2004年城乡基本相近。(完)

2004年全国百余县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吕诺)2004年,全国尚有113个县(区)的小学、142个县(区)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这些县(区)85%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是国家教育督导团23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显示的。

    公用经费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运转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份报告显示,相当多的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保运转”问题依然突出。2004年,在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和广西,都有10个以上县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

    报告显示,2004年,有2/3的省份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东部地区的江苏、广东、天津,中部地区的河南和河北,西部地区的陕西和广西,都有相当一部分县(区)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足本省平均水平的一半。2004年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地区平均为304元,西部地区为121元,东、西部地区之比2.5:1。与2000年相比,初中生均拨款东、西部地区之比均有所扩大,小学情况也与之类似。而中部地区小学、初中生均拨款均低于西部地区,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约低2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更大。

    报告表明,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率农村高于城市,生均拨款的城乡之比有所缩小。2000年至2004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小学由413元增加到1014元,年均增长25%,初中由534元增长到1074元,年均增长20%,均高于城市6个百分点。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的城乡之比都由1.5:1缩小为1.2:1。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更快,小学城乡差距由2.6:1缩小为1.4:1,初中由2.4:1缩小为1.3:1。

    国家教育督导团有关专家说,由于这份报告以2000年到2004年全国2800多个县(区)的年度教育统计资料为基础,还无法反映出2005年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采取的进一步措施及其效果。(完)

2004年小学高级教师比例东西部相差12个百分点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吕诺)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东、西部地区都相差12个百分点。

    这是国家教育督导团23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显示的。报告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城乡间、地区间、省域内差距较大。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专项督导检查,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校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

    报告显示,2004年各省份初中一级及以上教师比例农村普遍低于城市,有27个省超过10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较大且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教师比例较低的省份有浙江、北京、山西、重庆。绝大多数省份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的教师比例县际差距更大,有28个省份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有16个省份超过30个百分点。

    报告表明,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城乡间、地区间差距在缩小。2002年至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6.7%提高到97.8%,城乡差距从2.2个百分点缩小为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95.4%提高97.0%,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3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中部与东部地区缩小到1个百分点左右。

    报告表明,省域内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差距和县际差距已经较小,初中教师的城乡差距也较小,但县际差距仍较为明显。2002年至2004年,广东、广西、山西等15个省份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缩小了5个百分点以上,陕西、贵州和青海缩小了9个百分点左右,且最低组的县教师学历合格率平均从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2004年,有13个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县际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下,其中上海和北京县际差距最小,均在3个百分点之内,其最低组的县平均水平已达96%以上;浙江和吉林的县际差距均在5个百分点左右,其最低组的县平均水平达到94%。(完)

2004年我国每百名农村初中生拥有计算机3.2台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吕诺)2004年,我国农村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达到3.2台,农村小学的这一指标也有所提高,许多农村学校计算机配备实现了从无到有。这是国家教育督导团23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显示的。

    学校的理科实验、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项报告显示,近年来全国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有所缩小。2002年至2004年,农村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增长近60%,建网学校比例由6.3%增加到13.1%。

    报告同时表明,小学和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低,城乡间、地区间差距均较大。从城乡来看,2004年,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农村为167元,城乡之比为2.9:1;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农村为269元,城乡之比为1.4:1。从地区来看,2004年,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东部地区为382元、中部地区为266元、西部地区为213元,东、西部地区之比为1.8:1,东、中部地区之比为1.4:1。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东部地区为474元、中部地区为289元、西部地区为242元,东、西部地区之比为2.0:1,东、中部地区之比为1.6:1,均比2002年有所扩大。

    报告表明,我国省域内小学、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也存在明显差距,1/3以上省份的差距还有所扩大。2004年,所有省份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省内县际差距均在3倍以上,其中中部地区的安徽和江西,县际差距在10倍左右,且生均值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2000年至2004年,有10个省份的小学、15个省份的初中,生均设备值的县际差距还在扩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