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生产建设兵团)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数据统计,截止12月底,2005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3993万亩,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森林害虫10620万亩,病害1467万亩,鼠(兔)1906万亩。此外,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病虫发生2183万亩,森林有害植物836万亩。
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为偏重发生年份。其主要特点是:常发食叶种类发生面积总体下降;突发性病虫种类增多,一些过去次要的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严重;森林鼠(兔)及蛀干类害虫危害加重;经济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增大;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有害生物危害日显突出;有害植物扩散蔓延迅速。具体情况如下:
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15万亩,同比减少3万亩。总体上实现了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呈现“双下降”。但疫情扩散蔓延趋势依然十分严峻。
杨树病害发生352万亩,同比持平。山东发生211万亩,增加25%,发生和危害严重,主要为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其中杨树溃疡病发生113万亩,菏泽市受灾最重,部分地区造成树木死亡;杨树黑斑病发生98万亩,主要发生在菏泽,发生面积略有下降,中度偏重发生。
松毛虫发生1415万亩,同比下降25%,其中湖北、湖南、云南、辽宁等省发生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湖北发生125万亩,是近10年同期最低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万亩;湖南发生160万亩,较上年下降21%,发生较重的邵阳达到110万亩;辽宁发生139万亩,同比下降20%;云南也发生110万亩。
杨树食叶害虫发生1301万亩,同比基本持平,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发生危害较重。其中:河南发生231万亩,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黄翅缀叶野螟、杨白潜蛾混合发生,特别是在安阳等地甚至酿成了灾害。河北发生197万亩,同比上升62%,以沧州市最重,发生60万亩。安徽发生124万亩,增幅80%,以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为主分布在阜阳等地。湖北发生95万亩,杨树舟蛾比去年大幅上升51%,江汉平原普遍发生。山东发生238万亩,主要种类为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白潜蛾、春尺蠖、杨毒蛾,普遍发生。新疆发生151万亩,主要种类为春尺蠖、杨毒蛾、杨蓝叶甲、梦尼夜蛾。
美国白蛾发生206万亩,同比上升15%,发生范围仍控制在辽、冀、津、京、鲁、陕6个省(市)。其中:河北发生44万亩,同比上升122%。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原灭疫的乡镇都有强度的复发,廊坊市发生疫点、危害程度都较去年严重,疫情不容乐观。天津发生28万亩,局部地区第三代美国白蛾出现严重反弹。山东发生10万亩,新疫区滨州市发生5万亩。辽宁发生115万亩,抚顺、铁岭为新发生区,当地二代美国白蛾危害程度明显加重。北京市大兴等9个区县监测到美国白蛾。
椰心叶甲发生23万亩,同比上升132%。海南局部区域出现恶化性复发,疫情正在面临着大暴发性反弹的威胁。有17个市县发生疫情,海口、三亚重度发生。广东茂名、深圳的部分椰子树、大王椰子树危害状极为明显。
松突圆蚧发生1056万亩,同比增加3万亩。福建闽东南沿海普遍发生,向外扩散蔓延之势明显,发生面积达166万亩,新增连江县、龙海市和诏安县,危害程度加剧。广西自2001年从广东传入后,迅速蔓延。发生面积从去年的8万亩增加到132万亩,大幅度上升。
刺桐姬小蜂在国内首次发生,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等8市14个县,被害刺桐树1.5万株,面积270亩。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县,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也发现危害。
红火蚁传入我国后,迅速扩散到广东、湖南、广西3个省(区)的28个县(区),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杨树蛀干害虫发生1063万亩,同比上升16%。青海、甘肃、安徽、山东、辽宁、黑龙江发生严重。新疆巴州的博湖、伊犁州的新源、巩留三县新发现光肩(黄斑)星天牛疫情。其中:安徽发生99万亩,上升20%,主要种类为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山东发生99万亩,同比上升56%,主要种类为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辽宁发生119万亩,主要种类为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杨干象、白杨透翅蛾;黑龙江发生100万亩,主要种类为青杨天牛;青海发生30万亩,局部地区天牛严重成灾;甘肃发生99万亩,面积一直居高不下。
萧氏松茎象发生404万亩,同比上升7%。发生省份为江西、福建、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7省(区)的100多个市(县)。江西发生171万亩,以赣州等市发生最严重。福建发生110万亩,上升37%,对闽西北地区的马尾松造成一定的危害。贵州发生60万亩,但未出现成灾情况。
红脂大小蠹发生206万亩,同比下降15%。河北发生23万亩,同比上升24%。发生面积虽然增加但危害程度减轻。山西发生131万亩,同比下降16%,且危害程度明显减轻,死树明显减少。北京门头沟首次发现红脂大小蠹危害。
纵坑切梢小蠹发生344万亩,同比增加14万亩。其中:云南发生166万亩,同比上升17%,为害严重。四川发生111万亩,同比下降24%。
云南木蠹象发生87万亩,同比下降32%。贵州为42万亩,同比下降37万亩。主要发生地仍集中在毕节地区威宁县,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均呈显著的下降势头,灾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沙棘木蠹蛾发生241万亩,其中在宁夏为害加重,发生13万亩,同比上升165%,造成联片沙棘林枯死。辽宁西部发生130万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发生75万亩,危害面积较大。
栗山天牛在东北长白山西部柞树林大发生。辽宁发生207万亩,比上年增加53万亩,危害明显加重。吉林发生171万亩,同比上升了466%,分布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为害进一步加重。
黑翅散白蚁在山西运城、晋城的9个县大面积发生,发生112万亩,危害刺槐、栎树、杨、柳、桑树、杏树、核桃及灌木等多种森林植物,受白蚁危害部分林地出现了成片死树现象。
森林鼠(兔)发生1906万亩,同比持平。陕西发生420万亩,以蒙古野兔为主的森林兔害在新植林地和未成林地内普遍发生,尤其以陕北、渭北危害程度严重。宁夏发生349万亩,同比上升6%,鼢鼠、蒙古野兔等继续在宁夏南部人工林区和新植林地持续为害。青海发生199万亩,同比上升24%,危害十分猖獗,发生面积突增。甘肃发生105万亩,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构成严重威胁。龙江森工发生219万亩,局部捕获率和林木被害率都高于去年。内蒙古也发生123万亩。
紫茎泽兰在林中空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和新造林地上的发生和危害仍呈上升趋势。贵州黔西南州等地的38个县(市、区)有分布,侵占林地达420万亩。广西主要分布在与云南、贵州省交界的地区,林地受害350万亩。飞机草在桂西南地区的县区均有分布,其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均不亚于紫茎泽兰。薇甘菊、金钟藤广东发生面积为10万亩,海南也有发生。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等17个省(区、市)都有发现。
二、200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除治情况,结合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及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测2006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如下:外来危险性病虫仍呈扩散态势;西北和东北地区杨树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将有上升;西南地区松树钻蛀性害虫危害进一步加重;松毛虫等常发性病虫发生面积将总体回升;西北地区森林害鼠(兔)危害程度将有所加重;森林有害植物在西南、华南地区将继续蔓延。预计2006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4500万亩,增幅将达4%。其中害虫11000万亩,病害1500万亩,鼠(兔)2000万亩。此外,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病虫发生2000万亩,有害植物发生800万亩。预计成灾2000万亩,成灾率7.7‰。具体预测如下:
松材线虫病预计全年发生115万亩,同比持平。江苏、浙江、安徽老疫区发生较为平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江西沿长江一带的松林区、福建闽南、广东北部,及西南地区有出现新疫点的可能性。新疫区扩大可能性较高,严重威胁周围松林的安全。
杨树病害预计发生400万亩,同比上升14%,发生危害将进一步呈加重趋势。在山东、安徽、江苏、河南发生将扩大,发生程度也会加重。特别是杨树溃疡病在山东菏泽等地危害严重,发生面积继续增大,预计将达到130万亩;杨树黑斑病在菏泽、济宁偏重发生,病情指数高,发生面积扩大,预计发生100万亩。
松毛虫预计发生1700万亩,同比上升12%。预计发生面积将会有所回升,接近常年,局部成灾加重。湖北黄冈等部分地区将呈上升趋势;湖南主要发生在邵阳等地;辽宁将发生150万亩,在朝阳、阜新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云南主要在思茅等地。安徽宣城、六安、芜湖越冬虫口基数较大,将呈稳中有升趋势,危害程度将加重。
杨树食叶害虫预计发生1500万亩,同比上升15%。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新疆将普遍发生,局部暴发成灾。河南发生比上年偏高,局部会出现暴发成灾现象。安徽沿淮、淮北可能造成较重危害。山东稳中有升,将普遍发生,局部成灾,仍会有部分树木被食光叶片。河北预测发生193万亩,主要为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毒蛾以及春尺蛾等。新疆发生将明显上升,局部成灾的可能性较大。
美国白蛾预计发生210万亩,与上年增加9万亩。总体发生减轻,局部疫情反弹。河北预测发生50万亩,仍控制在唐山等部分县区,第一代的数量要高于往年。天津预计发生25万亩,在北部区县及城乡结合部将是第一、二代发生重点区域。辽宁预计发生120万亩,一代美国白蛾将呈严重发生趋势,特别是大连、丹东、本溪、盘锦呈明显加重趋势。
椰心叶甲预计发生30万亩,同比上升32%。危害程度将有所加重,在海南局部地区出现新疫情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松突圆蚧预计发生1200万亩,同比上升12%。福建预计发生210万亩,将呈上升趋势,并逐步向北、向东、向西扩散。广西发生在粤桂交界,扩散蔓延势头迅猛。广东变化不大。
刺桐姬小蜂将继续发生,广东、海南、福建将有危害。
杨树蛀干害虫预计发生1200万亩,同比上升13%。在安徽、山东、甘肃、青海、陕西、辽宁、黑龙江有加重趋势。安徽发生面积有所增大,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可能加重,尤其新栽杨树幼林受害程度相对较重。在江淮地区的六安、巢湖、安庆发生面积增幅相对较大,新栽幼林危害偏重。光肩星天牛在西北青海、新疆仍有出现新疫点的可能性。
萧氏松茎象预计发生420万亩,增加5%。江西预计发生面积近165万亩,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福建预计发生135万亩,在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发生呈加重趋势,并将继续向发生地周边的松林发展。广东、贵州、广西等地趋于平稳。
红脂大小蠹预计发生180万亩,同比下降13%。发生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在北京、内蒙古等油松栽植区仍有发生新疫情的可能。山西预计发生100万亩,总体继续呈下降态势,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减轻。河北预计发生35万亩,危害下降,发生面积有可能扩大。
纵坑切梢小蠹预计发生290万亩,下降19%。云南发生面积稳中有升,危害程度会有所加重。四川预计发生90万亩,攀枝花市、凉山州两大主要发生区经过连续几年的工程治理,危害面积不断缩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
云南木蠹象预测发生70万亩,下降15%,贵州、云南的扩散势头趋缓。云南危害区主要分布在昭通等地。贵州发生为40万亩,发生稳定,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森林害鼠(兔)预计发生2000万亩,同比增加6%,发生趋势总体上升。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和退耕禁牧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增造林面积逐年增加,蒙古野兔、东方田鼠、大沙鼠、五趾跳鼠等鼠、兔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野兔、鼠兔在甘肃、陕西发生趋于加重;鼢鼠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植林地上,鼠口密度将大幅度上升,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加重;平鼠在东北危害增加。
森林有害植物预计发生800万亩。紫茎泽兰、飞机草将在西南地区进一步扩散。薇甘菊、金钟藤在广东预计发生10万亩,发生面积稳中有升,危害程度会加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等17个省(区、市)继续侵占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