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24日电(记者何雨欣、李兴文)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十五”期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74亿人,比“九五”期末增长28.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24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上作了上番表述。
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孟昭喜介绍,2005年继上年后再次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发放无拖欠,全年共发放基本养老金4079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040亿元,且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全部补发了历史拖欠。
孟昭喜还介绍,“十五”期间,参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三分之二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企业养老保险实现良性发展,2005年,征缴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20%,有14个省区市近3年征缴收入平均增长超过20%,收不抵支的省区市从2000年的29个减少到19个。
“2006年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将达到1.85亿人,必须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保证‘十一五’有好开局。”孟昭喜说。劳动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唐霁松说,2006年的工作重点将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扩大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00万人以上的计划。(完)
2005年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逾1.3亿 同比增10.5%
新华社南昌2月24日电(记者李兴文、何雨欣)截至2005年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3亿人,与“九五”期末相比,增长2.6倍。这是记者24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上获悉的。
2005年,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709万人,同比增长10.5%;全年全国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加1378亿元,同比增收237亿元。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介绍,“十五”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转轨;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社会化管理系统。
“当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明确在‘十一五’期末要基本覆盖全部农村居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着眼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展到全体城镇居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完)
2005年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390万人 同比增23%
新华社南昌2月24日电(记者李兴文、何雨欣)截至2005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90万人,同比增长23%;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突破87亿元,支出46.7亿元,收大于支,工伤保险基金整体运行平稳。
24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上通报说,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全国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明显加快,两年净增参保人数3815万人;去年全国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为87.3亿元,同比增长29亿元。
2005年,全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共计63万人,享受待遇比为7.5‰,工伤职工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全国各地以矿山、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企业和农民工等人群为重点,积极推进了扩面工作;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全国仍有少数省份没有完成全年的扩面计划,从重点推进的高风险企业和农民工参保情况看,参保比例仍然偏低。
在部署今年工伤保险工作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表示,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力争全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00万人。
具体而言就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农民工相对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煤炭等高风险企业的参保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作;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单位参保,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