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两会”召开前夕,回眸“十五”,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截至2005年,“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5大类40多项数量指标基本实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8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1.38万亿美元;当年新增就业970万人,五年累计4368万人……这些指标的超额完成,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是广西隆林民族中学的苗、壮、彝等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起(2005年6月27日摄)。 新华社发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两会”召开前夕,回眸“十五”,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新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3.1:46.2:40.7,比“十五”制定的13:51:36更趋合理。与此同时,汽车、电子、建筑和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产业飞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是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生产线(2005年11月11日摄)。 新华社发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两会”召开前夕,回眸“十五”,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到2005年,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9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 这是架设在三峡左岸电站和三峡大坝之间的电力输送设备(2005年8月31日摄)。经过建设者十余年的艰苦奋战,三峡工程左岸电站14台机组于2005年9月16日全部投产发电,三峡工程建设又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