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福建泉州基本实现小康 农村服务体系渐趋完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6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村里80%的农民在福源公司就业,80%的农民拥有福源公司股份,村民80%的收入来自福源公司。这3个80%,让我们这个10年前的穷村变成了如今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文明村。”近日,福建晋江市前蔡村党支部书记李丕读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到2005年,泉州81.8%的县(市、区)、80.4%的乡镇、83.2%的村,实现了宽裕型小康。

  1996年,泉州提前两年完成了基本实现小康的任务。1997年,泉州决定参照小康工程的做法,以创建要求更多、标准更高的宽裕型小康统领“三农”工作,加快农村新一轮建设。

  泉州注重以工带农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引导乡村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目前,全市有3000多家企业落户各类工业园区。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几年间,先后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4万人。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当工人,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实现宽裕型小康的重要抓手。泉州通过财政投入启动、集体投入联动、社会融资推动,加快农村交通、水利、教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目前,该市2000多个行政村完成8451公里路面硬化,筹资8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今年,又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收学杂费,为85万农村学生减负1.7亿元。对农村困难群体,长期开展挂钩帮扶活动,2.16万高山群众在山下圆了安居乐业梦,8万多因病因灾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富裕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增长。南安市开展了电影进企业、百场报告会进学校、百场宣传咨询进农村等活动,还改100多个庙堂、祠堂、废旧会堂为文化宣传阵地,创新基层文化传播载体,建成“贵峰诗社”等一批特色文化村。

  泉州还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小康建设的保障。先后出台了村干部经济补贴和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层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另外,先后有645名干部分别被派到272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担任村支书或村长助理,重点帮助。(记者黄敬、吴沿)

 
 
 相关链接
· 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工作进展顺利
· 北京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81.7%
· 全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