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用水效率指标确定:万元GDP用水量年均降6%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人民日报

    ■未来五年万元GDP用水量年均下降6%以上

    ■将基本完成全国主要江河省际水量分配

    记者从22日召开的“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座谈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要年均下降6%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要降低到115立方米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要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3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本届“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介绍说,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七大江河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年供水能力已增加到6000亿立方米,保障了5625万公顷农田灌溉、600多座城市和工业的基本供水;累计解决了农村2.82亿人的饮水困难;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5%。

    胡四一认为,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多、水少、水脏、水混四大水问题依然突出,由于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左右降至1700—1800立方米,干旱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上看,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人为因素,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水利事业还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有些还是结构性问题。

    “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措施是: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强化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基本完成主要江河省际水量分配,逐级明晰初始水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记者 赵永平)

 
 
 相关链接
· 水利部 教育部 节水办举办节水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就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答记者问
· 我国首个省区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 北京市确定:十一五时期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
· 我自主开发农业节水技术获突破 节水85亿立方米
· 水利部: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