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土地供应结构得到改善 存量用地超过新增用地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晓松)一面是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一面是大量土地闲置浪费,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根据1000多个县(市、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结果,我国土地供应来源结构渐趋合理。2005年,我国土地供应中56%属于存量用地,已超过新增建设用地数量。
根据14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5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43.2万公顷。其中,新增独立工矿(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15.11万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9.82万公顷,新增村庄建设用地6.66万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0.76万公顷。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执行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和“八个必须”要求,核减建设用地4631.9公顷。总结和大力推广100个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制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政策。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审核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24个。
去年,我国土地供应来源结构和用途结构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1000多个县(市、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结果,土地供应来源结构56%属于存量用地,44%属于新增用地;用途结构43.33%属于工矿仓储用地,30.56%属于房地产开发用地,26.11%属于其他用地。
去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晓松)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2004年这个数字只有2400亿美元。
根据14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继续增加。其中,原油进口12682万吨,铁矿石进口27523万吨,锰矿石进口458万吨,铬铁矿进口302万吨,铜矿石进口406万吨,钾肥进口917万吨。
2005年我国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万吨,水泥10.60亿吨。西部石油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煤层气大规模开发利用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我国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产能相对过剩,矿业企业利润下降。大多数矿产供需渐趋平衡,天然气供应出现短缺状况。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颁发矿产勘查许可证21824件,其中石油天然气300件,煤层气60件;颁发采矿许可证92582件,其中石油天然气采矿权41件。
20个省(区、市)开展了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出让探矿权554件,出让价款10.43亿元。28个省(区、市)开展了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出让采矿权13227件,出让价款39.49亿元。
2005年我国成功避让500起地质灾害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董峻)国土资源部14日公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成效明显,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00起。
公报还显示,2005年全年共安全转移11376人,避免财产损失3.41亿元。
同时,去年全国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854起,造成人员伤亡1021人,其中死亡578人,失踪104人,受伤339人。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
公报特别指出,安徽、广东、云南、四川、福建、辽宁、湖北7个省的损失占全国总数的91.7%。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用3到5年时间,全面完成丘陵山区地质灾害普查,开展全国灾害高易发区、主要流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和重要城市的地质灾害大中比例尺调查评价与风险区划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区域性、综合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完成长江三峡库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专项监测网建设。
我国开发区再次“瘦身” 10个开发区去年被核减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姚润丰)在2004年清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2005年我国各类开发区再次“瘦身”。国土资源部14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去年全国核减开发区10个,压缩面积5200平方公里。
公报说,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用地管理,下发《关于坚决制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紧急通知》,我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在严把土地“闸门”的同时,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级开发区预警预测系统,完成全国160个国家级开发区监测分析。2005年,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立案80427件,结案79763件,收回土地6992.87公顷,罚没款21.76亿元。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将继续做好开发区清理整顿相关工作,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把国家初步确定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继续控制在去年从紧的水平上。进一步贯彻“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土地供应原则,严格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
同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适时出台新的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
我国主要城市地价仍然呈现上升势头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晓松)根据全国51个重点城市定期定点监测,2005年我国城市综合地价同比增长4.44%,仍然呈现稳定上升势头。
14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5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每平方米分别为1212元、1225元、1233元、1251元,增长率分别为1.21%、0.92%、0.67%、1.42%。
与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综合地价增长4.44%,商业地价增长3.70%,住宅地价增长5.67%,工业地价增长2.37%。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受宏观调控影响,长三角地区综合地价水平较三季度下降了0.97个百分点,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均呈下降趋势。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不久前曾表示,今后,将对住宅用地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地方,适当提高住宅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同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地价动态变化情况等基本信息,引导市场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去年我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晓松)2005年,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其中能源矿产40处,黑色金属矿产3处,有色金属矿产44处,贵金属矿产11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处,化工原料矿产5处,建材非金属矿产52处,水气矿产7处。
根据14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5年我国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铝土矿、铅和金资源储量有所增加,但铬、铜、锌、硫铁矿、磷和钾资源储量有所下降。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云南香格里拉县斑岩铜矿富集区目前已发现35个矿床(点),区域远景资源量有望超过500万吨,普朗铜矿及外围铜矿床(点)的勘查与开发,将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仅普朗铜矿就引入15亿元的勘查开发资金;
——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实现了矿床勘查的重大进展,已控制铜资源量百万吨以上,外围有较大找矿潜力;
——西藏多不杂铜矿估算铜资源量200万吨,具有特大型矿床远景规模,外围塞角、铁格隆等矿区具有斑岩铜矿找矿前景;
——湖南锡田地区已发现锡矿脉30多条,预测矿田远景资源量锡50万吨、钨30万吨以上;
——鄂西地区层控型铅锌矿目前发现铅锌矿点130余处,预测铅锌资源量超过500万吨;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目前已圈定3个钨锡矿段,工程控制矿脉29条,估算钨资源量30万吨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