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产品也许不再是难治的“毒瘤”,我国正在规划建设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江苏省的电子监管网建设已经启动,2009年年底前该省大部分的产品都将纳入这个新式的监管网络。小到一瓶酱油,一袋饼干都在网内拥有一个自己唯一的“电子身份证”,那些没有“身份证”的假冒伪劣的“黑户”产品,将因为无法通过进货、销售等环节,而无处藏身。
商品有了“电子身份证”
电子监管网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企业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全国性网络系统。该系统对每一件入网的产品标注数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途径查验商品真伪,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掌握产品营销情况,执法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有关假冒产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打击制假售假。
承办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称,这种“电子身份证”与现在大量使用的防伪标记有本质的区别。不少企业都花费心思设计了别出心裁的防伪标记,确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同一类产品的防伪标记是一样的,制假者可以成批“克隆”防伪标记,让企业防不胜防。而电子监管网系统赋予所有入网的单件产品唯一的“电子身份证”,造假者难以一一仿冒,唯一性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
假货一“刷”就现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时候分清楚自己买的商品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使专业的产品质量监管人员还要常常借助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才能下结论。但是有了电子监管网以后,普通人有了一个甄别商品真伪的“傻瓜”办法。因为每件“正宗”商品的包装上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还有产品“身份证号码”。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发送“身份证号码”向产品质量监管中心查询,如果该号码存在,自动系统将告知该产品的厂家、型号等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与购买商品不符合,或者查询的号码不存在,就证明这件商品是假货。假货的相关信息将被自动记录并提供给执法部门。查询系统还会告知同一件商品“电子身份证”被查询的次数,以防止“李鬼”借尸还魂。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费时费力地输入产品“身份证号码”,只要把商品放在商场和超市里的终端机上“刷”一下,相关信息就显示出来了。江苏省将在商业网点遍布这种查询终端,初步计划设立10万到15万台,确保在该省农村腹地,农民也可以轻松地给商品“验明正身”,不必担心上“假种子”和劣质农药、化肥的当了。
2000家企业先期入网
据江苏省质监局介绍,目前,江苏省已将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南通、宿迁等6市列为重点推广城市,首批试点。在2006年12月底以前,力争组织2000家企业入网,江苏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省级重点名牌产品争取全部入网。2007年到2008年,监管网逐步铺开,江苏省重点产品全部入网,大部分适合入网的产品入网,完成信息查询终端布设,查询终端将设在商场、超市、专卖店、农资市场、重点乡镇、重点村“农家店”,甚至配置到重点农户。江苏省力争2009年年底前在全国率先将适合入网的所有企业和产品全部纳入监管网,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新型的质量信息控制系统。(吕妍 陈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