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吕诺) 教育部部长周济18日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高校在评估中必须实事求是。一旦发现哪个学校有弄虚作假行为,评估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该学校作不合格处理。
针对个别高校为取得好的评估成绩在材料、数据上造假的行为,周济说,教育部要求评估专家高度关注学校的诚信行为,进校后首先核实学校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评估纪律的执行情况整体上是好的。评估专家如发现提供虚假数据和材料的要立即报告,一经查实会严肃处理。
据了解,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将原来规定的抽查近3年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改为只抽查近1年的,从源头上防止个别学校在这方面造假。为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教育部今年起实施“阳光评估”:每年公布一次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依据之一,专家组进校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从今年起,高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意见、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将在评估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据周济介绍,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分类指导的要求,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方案,针对医药类院校、体育和艺术类院校、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等特殊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补充说明。学校整改情况将作为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5年一轮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2003年到2007年为一个周期,共有592所高校参加评估。目前已经完成评估171所,今年要评估130多所,未评估的高校明年必须全部接受评估。教育部将强化评估制度,通过周期性的评估,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完)
逾八成被访者认为高校本科评估对教学质量监控作用显著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吕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课题组18日发布的关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卷人中认为评估对教学制度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促进作用显著”的占81%,认为“稍有促进”的占18%,认为“作用不大”的占1%。
这项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2003年至2005年已经接受评估的171所高校校长、党委书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部分评估专家,共收回调查问卷497份。
在对评估工作实际意义和作用的评价方面,被访者中认为评估“很有必要”的占96%;认为评估“使日常教学更加规范”的占95%;认为评估使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改善显著”的占84%;认为评估使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的占75%;认为评估对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方面促进作用“显著”的占71%,“比较显著”的占27%;认为评估对学校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凝练办学特色“作用显著”的占69%,“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占29%。对学校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及结构,图书馆场地及购书量,运动设施改善,教学改革,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重视等项目,认为评估“促进作用显著”的均在50%以上。
对评估方法的评价,被访者中认为“基本能反映高等教育规律”的占74%;认为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的占69%,认为“太多太烦琐”的占13%,“反映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占37%,“个别指标需修改”的占58%。对评估程序认为“很科学”的占12%,“基本科学尚需简化”的占84%;对评估的结果,认为“实事求是”和“基本符合学校实际”的占99%。
被访者在问卷中建议,继续严格评估纪律,规范评估程序,减轻学校过重负担,使评估成为一种常态监控机制;要增加学校激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执行的观测点;要重视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评估的分类指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