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将吸收非航海院校的工科毕业生充实海员队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深圳4月19日电(记者 任芳)中国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处长李忠华19日透露,海事局为了拓宽高级海员来源,将吸收非航海院校的工科毕业生,尤其是来自中西部农村的毕业生,作为中国海员队伍新的组成部分。

    李忠华在“2006深圳国际海事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关措施将在年内出台。下一届工科毕业生有望在自愿报名、短期培训、通过全国统考后成为预备海员,此后经过一年的航海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证书后,即可上船成为高级海员。预计首批录取的预备海员约为150人。

    据他介绍,这是中国在拓展海员来源方面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最初中国商船海员队伍主要由退役海军构成。以后,中国设立了20余所中等以上航海院校,目前具有高级海员资格的13万多人基本上都是这些院校的毕业生。

    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和国际航运联合会2005年公布的人力资源调研报告,当前国际航运界共需高级海员47.6万人,缺口达1万人。据预测,到2010年,高级海员缺口将达到1.3万人,到201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2.7万人。

    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说,从国内来看尽管中国当前高级海员基本满足内需,但近年航运发展迅猛,港口吞吐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年均增长20%左右,高级海员将很快供不应求。另外,亚洲是当前海员的主要输出地,中国海员外派潜力巨大。2005年,菲律宾外派海员25万人,居世界第一;而中国仅外派4万人,居第四,这与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刘功臣说,“吸收来自中西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海员队伍,不仅是弥补国际航运界高级海员日益短缺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展农村青年就业渠道、推进当地脱贫的有效措施。”

    首次参加中国国际海事论坛的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埃夫西米澳斯·米特罗普洛斯认为,中国吸收非航海院校毕业生充实海员队伍是“有益的尝试”,但他建议中国政府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考核此类海员,确保他们的资质符合要求。

    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海事论坛是中国海事界举办的层次最高的海事会议,首届论坛于2001年举行。以培养“高素质船员”为主题的本届论坛规模空前,来自境内外近200个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大型航运公司、航海院校等机构的近300人参加了论坛。 (完)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
· 2006年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9月将在上海举行
· 中远航运半潜船首次承运万吨大型浮体FPSO
· 金陵船厂为世界航运巨头建造的快速集装箱船下水
· 三峡通航发挥巨大效益 长江航运进入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