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在海外感受祖国”网上座谈会26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殷殷爱国情 拳拳报国心
——“我在海外感受祖国”网上座谈会侧记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4月26日上午9时,中宣部宣教局主办的“我在海外感受祖国”网上座谈会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举行。这是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网上谈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来自外交、企业、艺术、科技和伦理学界的6位嘉宾通过互联网与广大网友就弘扬“以热爱祖国为荣”的道德风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央视国际、光明网、中青网和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联合对座谈会进行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直播。

    谈到国家与企业、个人荣辱与共的问题时,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马泽华举了自己切身经历的一个例子,“去年波罗的海航运峰会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了百年庆典,参加者都是一些重量级人物。共有5位代表发言。我本人的发言主要是介绍中国的经济和航运。这是目前世界航运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尽管我个人的影响力和背景没有其他四位嘉宾那么大和显赫,但是发言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我当时特别自豪,我们的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认同,其中的原因,除了企业本身努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

    应网友的要求,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洪虹讲述了自己在几内亚比绍战乱期间一人坚守大使馆10天的感人事迹,他强调,这是每一位外交工作者面临生死考验都能做到的。“要做一名祖国和人民放心的外交工作者,首先就是热爱祖国,这是对外交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始终把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放在第一位,做到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组织纪律严,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坚定自觉的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事工作无小事,所以祖国和人民要求我们慎之又慎,所有的外交工作都需要付出心血、辛劳和奉献。”他的观点得到了外交部国外工作局副局长边燕花的认同,她谈到,“一代又一代的外交人员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尊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增进我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事外交工作的是一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能打硬仗、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雷厉风行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非常可靠的队伍。外交部招考工作人员就是坚持忠于祖国为首要标准,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

    有网友提问“海外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科技水平较之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何感受”,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张玉卓回答说,“我在科技领域工作了25年,先后在英国和美国学习工作过。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最近十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多个领域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总体上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科技对GDP的贡献率、科技投入比例和科技体制等方面。看到这些差距,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大批的海外留学人员,能够深切地感受这种差距,所以更加勤奋地学习。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学成后回国,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位网名为“三月春风吹神州”的网友向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提问,“您为什么总是选择演唱主旋律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外演出时能否被外国人接受?”殷秀梅不假思索,“我热爱我的祖国,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用歌声来表达这种情感。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国外演唱《长江之歌》,我就要告诉外国听众,我们祖国的长江是什么样子,它有多么宏伟,这种意境完全可以带给他们。所以歌唱祖国名山大川、风土人情的作品,外国人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接受得非常好。他们对中国的艺术充满了惊奇,非常喜爱,也非常钦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陈立思着重谈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她说,“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我国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非常高昂。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提出了适应、学习、提升的要求,即适应外部环境对中国发出的挑战;学习如何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将爱国热情从情感和情绪的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网友的问题不断涌来,嘉宾的回答愈发精彩,座谈会不知不觉进入尾声。据不完全统计,5000多人次参与了这场讨论,发展论坛最高在线浏览人数近9万人,视频收看近2.5万人,网页浏览量达到3200万。(完)

 
 
 相关链接
·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全文)
·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就"文明上网"相关问题答问
· 中国互联网协会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兴网络文明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