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5月2日电(记者徐扬)在沈阳世园会上,53个国内展园各具风情。但作为在东北地区举办的园艺盛会,我国西部的别样风情,让不少游客沉醉其中。
在西安园的秦风苑内,院中央展出一辆汉代铜车马复制品,亭外则站立着10多个兵马俑复制品,秦风汉韵扑面而来,游客们争着选取角度摄影留念。
在兰州的彩陶园,别具一格的巨大彩陶模型或卧或立,最高的有7米,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工作人员介绍说,彩陶园表现了黄河上游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马家窑彩陶文化的特征。彩陶上以涡旋纹线条为基调,再加上黄河卵石铺砌的溪流向人们呈现出黄河文化的古朴。
宁夏园和新疆园里的独特树木吸引了不少植物爱好者。一株粗壮的沙枣树已经冒出新芽。“它耐旱,果实熟了像细沙一样松软。”一名来自西北的游客向其他游人讲解着。几名沈阳游客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树。
与沙枣树相比,新疆园内的胡杨早已名声在外。人们围着“活化石”啧啧称叹。“立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坏。”一位家长向孩子念叨着胡杨木的解说词。
拉萨园的壁画、经幡,昆明园的少数民族歌舞,贵阳园的花桥鼓楼,一个个记录着西部独有的风情符号,让游人大开眼界。领着女儿来玩的一名辽宁阜新游客对记者说:“世园会给我和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西部的窗口,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还增长见识。”(完)
园林工作者想方设法为古树延年益寿
新华社沈阳5月2日电(记者徐扬)在古城沈阳市,所有古树都建立了自己的生命档案,园艺师们在想方设法为古树延年益寿。
在沈阳的昭陵、福陵两座清代皇家陵寝内,有近3000株古油松,这是我国平原地区唯一的古油松群落,树龄都在300年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活文物”。由于这些古油松大都属于修建陵寝时所栽,现在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具珍稀特色。
沈阳市园林科学院科研办主任、高级工程师田伟告诉记者,这些古油松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都日渐衰老。如何让这些古树延年益寿,成为园林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地上,我们种植了三叶草,这种草具有固肥、改良土壤功能;在古树周围安放了‘诱木’和‘诱灯’,用来防治病虫害。此外,悉心的施肥、灌水、松土更是必不可少的。”田伟说,沈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开始研究保护古树,如今每一棵古树都被记录在案,编制成册,录入电脑,形成全面的“古树档案”。
田伟告诉记者,古树复壮需要园艺界群策群力。为此,沈阳市去年邀请国内外古树及相关研究的专家,研究如何让古树尤其是那片古油松延年益寿。“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古树根部的具体情况,这是我们下一步科研攻关的一项重要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