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5日电(记者皮曙初、张琴)进入长江西陵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巍巍的三峡大坝,已似银龙卧波,镶嵌在这雄奇瑰丽的山水画卷里。一个世纪的梦想,多少代人的勾画,即将伴随着三峡大坝5月20日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变成现实。
5月14日,在三峡大坝右岸非溢流2号坝段上,记者看到,青云水利水电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加紧大坝最后一个混凝土浇筑仓仓面的钢筋焊接、模板加固、预埋件安装,混凝土仓已显雏形。到5月20日,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标志三峡大坝全线到顶。6月6日,右岸大坝上游的三期围堰爆破拆除,三峡大坝全面挡水,三峡工程提前两年实现其防洪功能。
届时,三峡工程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均得以提前发挥:
三峡大坝原计划明年年初完工,明年汛后蓄水至156米高程。随着大坝提前到顶,国务院三建委十五次会议已审议批准提前蓄水至156米。今年三峡工程就可以发挥其防洪效益。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下泄的标准。
作为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也提前发挥了巨大的发电效益,在施工期内就可多发电700亿度。原定于2006年全部投产的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已于2005年9月全部投产发电。右岸电站12台机组的安装工作也已展开,预计明年开始并网发电。到2008年,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26台机组将全部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昔日险滩密布的峡江航道已成高峡平湖,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大大改善。2003年蓄水成库后,三峡坝区年过坝货运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2004年、2005年分别达到4308万吨和4393万吨,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历史纪录。三峡工程航运效益实际达到的水平已经远远超出预期。
5月14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的验收组开始对三峡工程三期枢纽工程进行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对记者说,通过全体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三峡工程有望在2008年提前竣工,发挥它应有的三大效益,而且,由于长江上游的继续滚动开发,三峡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会远远超过设计时的考虑。(完)
明明白白看大坝
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5日电(记者张先国)三峡大坝将于20日全线到顶。目前,这个“全球超级工程”的整体形象已经完备。
从宜昌市乘车约半个小时即可到三峡坝区,途中穿隧道、过桥梁,明晦相间,高低跌宕。这段路程被称为“举世罕见的桥隧博物馆”,是三峡大坝最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坝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游客可以在位于坝区制高点的坛子岭鸟瞰大坝全貌。
在坛子岭向北俯瞰,是人称“长江第四峡”的永久船闸。五个闸室从西向东次第降低,最后与江面相接。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轮船上下“水楼梯”的壮观景象。轮船通过船闸需要两个多小时。
从坛子岭南眺长江,最触目的便是大坝雄姿。灰白的大坝如同一只巨臂,封堵着江面。坝上耸立着九台红色的门吊机,这些门吊机专门用于开启闸门。目前,南岸还耸立着几台塔带机和塔吊机,那是建设者在为最后的坝顶浇筑准备的。
从坛子岭脚下徒步四五分钟就上了大坝。首先经过的是升船机航道,目前看不到升船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就是个“巨无霸电梯”,一次可以将一艘3000吨级的客货轮提升113米。往南紧接着是临时船闸改建的冲沙闸。
再南行四五分钟,就是比大坝矮一截的电站。从上游向下游看,江北在左,所以这边的电站叫左岸电站。左岸电站装有14台机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组,正在运行,源源不断地往华东和华中地区输送电能。
走过左岸电站,脚下便是泄洪坝段。两者的分界线就是下游方向的左导墙,左导墙的作用是阻挡泄洪坝段湍急的水流“侵袭”电厂的出水口,避免影响电厂正常运行。由于汛期来临,近几天大坝开启了两个泄洪孔和一个排漂孔,所以下游有三股巨大的水流。各种孔及用于控制孔启闭的设备就是泄洪坝的“内脏”。
经过比左导墙更长的右导墙,便是右岸电站,安装12台机组。南岸的山体内就是地下电站,预留有6台机组。到2009年,三峡全部机组投产以后,年发电量接近1000亿度左右。
三峡大坝轴心线全长2309米,坝顶海拔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大坝“钢筋铁骨”自不用说,最重要的还有作为“血肉”的混凝土,专家把用了18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的大坝称为“混凝土重力坝”。(完)
三峡防洪,造福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
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5日电(记者周梦榕)1998年抗洪中曾牵动全国人民心的洪灾幸存女孩江珊,如今正在家乡的湖北嘉鱼县博才学校上学。虽然对特大洪水带来的灾难记忆犹新,但随着三峡调蓄能力的提高,江珊和乡亲们再也没有洪水之忧了。
湖北嘉鱼簰洲湾民垸在1998年的长江洪水中溃口,当时年仅6岁的江珊抱住一棵杨树挣扎近9个小时后获救,而她的5位亲人却在洪水中失去了生命。据了解,那场长江大洪水共夺走了1500多人的生命,导致231万人受灾,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耗用抢险物资130多亿元。除簰洲湾溃口外,长江九江大堤决口,湖北执行荆江分洪预案,分洪区内51万多人舍家弃业、扶老携幼、牵牛赶猪地转移……大洪水留给人们的是惨痛的记忆。
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三峡大坝即将于5月20日建成,右岸围堰将于6月6日爆破拆除,标志着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将正式发挥。蓄水至175米后,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将达到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可蓄洪水量。遇特大洪水,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
“抑洪水而天下平,驱猛兽而百姓宁”。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朝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解除长江洪患,是中下游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首得三峡防洪之利的是居住在长江全线最危险的河段——荆江两岸江汉平原上的居民。“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防止毁灭性灾害,并减轻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其实,三峡工程防洪已经“小试牛刀”。2004年的长江洪水中,蓄水刚一年的三峡工程首次拦洪错峰,成功缓解了荆江的行洪压力。今年蓄水至156米后,防洪功能将更上一层楼。有专家估计,三峡工程每年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22亿元至25亿元。若遇特大洪水,一次即可避免淹没损失几百亿元。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长江中下游人们的安全感越来越强。许多沿江城市纷纷在千百年来行洪的江滩上建起公园,供人们休闲。江城武汉市沿江十几公里的江滩防洪坝已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每天有数万市民在江滩流连,笑看滚滚长江东逝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