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峡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 百亿元防治地质灾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宜昌5月16日电(记者沈翀)参与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的专家日前说,蓄水以来三峡库坝区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达到并维持了饮用水标准。

    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称,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运行以后,对流域水质、泥沙、地质灾害等采取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加上国家近年在库区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岸坡绿化带工程及危岩与滑坡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等,三峡坝区和库区的生态与环境总体良好。

    从流域水质看,目前三峡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仍以三类水质为主,与蓄水前水平相当。为了保证三峡水库未来也是一库清水,多项水环境保护项目正在推进中。按照统一规划,2001年到2010年政府将投入近400亿元巨资,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届时,分阶段建设成的150多座污水处理厂、170多座城市垃圾处理厂,将使三峡库区及上游的污水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从气候变化上看,蓄水使三峡库区对周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库区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特征。监测显示,蓄水后库区周边年平均气温提高了0.2摄氏度,其中冬季气温平均提高0.3摄氏度到1摄氏度,夏天气温平均下降0.9摄氏度到1.2摄氏度。这意味着,蓄水使库区的夏季不再那么热,冬季不再那么冷了。

    此外,对受到三峡工程影响的水生生物、陆生植物物种,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也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经过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人工繁殖栽培与植物园内迁地保育,均已获得成功。(完)

三峡工程将累计投入100亿元防治地质灾害  

    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16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了解到,三峡工程将累计投入100亿元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以最终做到有效控制库区地质环境。

    在三峡工程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前,国家已投资40亿元进行了初期重点地段的灾害治理,2005年又专门拿出40亿元处理长江干流的地质灾害,今年三峡工程将蓄水至156米,还将拿出20亿元处理地质灾害。

    在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两年内,我国投入了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对影响135米水位的197处滑坡、81处塌岸防护工程以及奉节、巫山、巴东3个县城的高边坡、超深基础进行防治和处理,并于2005年通过国家级竣工最终验收。

    目前,涉及156米水位蓄水的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涉水156米的崩塌、滑坡和塌岸灾害治理工程和258处(段)搬迁避让项目,确保水库蓄水至156米的地质安全。

    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暴雨频繁的亚热带气候区,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完)

 
 
 相关链接
· 三峡库区加强防治各类船舶污染工作保护库区水质
·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有效保障三峡千里库区安全
· 三峡大坝将全线建成 我国为三峡濒危植物建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