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等谈中国金融市场年底全面开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4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初夏,北京星河湾四季会国际会议中心绿树葱茏,繁花似锦。5月23日上午,它迎来了中外金融界权威人士的聚会——第九届科博会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

    按照WTO的承诺,中国金融市场将于今年底全面开放,峰会在这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召开,意义重大,吸引了海内外金融界高层人士的关注。中国“一行三会”的高官——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以及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董事长都来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伦敦政券交易所马丁·高睿谋等海外著名金融专家也跨洋越海,与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们围绕“中国金融开放与金融体制改革”、“产权变革与投资机遇”、“企业融资上市”等热点问题展开对话。

    尚福林(中国证监会主席):

    创新是资本市场活力的源泉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不断提升市场发展水平,也可以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继续推进为资本市场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好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将积极推进基本具备改革条件的公司进入改革程序,下半年,将集中解决存在各种特殊情况公司的股改问题,争取在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创新还包括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创新,今后将构建适应多种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的制度建设,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做好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有关工作,为高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金融平台。

    苏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在银行方面,允许外资银行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25个城市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并在坚持国家绝对控股地位和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外资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证券业方面,在A股市场实施境外合格投资者制度,以合资和合作形式部分开放证券服务业,外资证券机构可以通过合资券商从事国内资产发行和资产业务。

    我们要统筹考虑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战略,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要加快对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完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调节国际收支市场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蔡鄂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吸收引进外资银行成功经验

    我国银行业改革应坚持创新与引进外资银行成功经验相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经历还很短,要想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外国同行的差距,不仅需要中资银行自身的努力,还要吸收和借鉴外国的经验和资源。外资银行在市场经济环境经营中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经验,严密的内控制度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金融创新服务品牌以及增多优质客户方面都有一些优势。中资银行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可以通过出售部分股权,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投入或传授相应的资本技术管理及产品,学习借鉴国际管理经验、理念和文化,有针对性改善自身薄弱环节,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积极推进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善于从国际市场引进富有经验经营专才参与经营管理,结合引进境内外合资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际先进银行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而又适应我国国情的管理技术与业务品种,在与外资银行合作、转化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强银行自主创新能力,包括金融产品管理模式组织框架等方面的创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李克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社会发展需要发达的保险业

    创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达的保险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个人应对各种风险主要依靠银行存款、家庭互助、单位和政府救助,企业需要政府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目前,这种传统的社会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则有助于提高社会风险管理水平。当前,在许多高危行业,商业保险都在补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妥善应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各种风险,发挥保险资金的融通功能,将有助于促进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向现代化多层次、多支柱的金融体系转变,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安全性。

    郭树清(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金融业不开放就没有免疫力

    金融业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开放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安全,金融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的全局稳定,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经济,如果金融业是封闭的,经济是非常危险的。很简单一个道理,金融业如果像生物处在真空状态的话,它不可能有任何抵制病毒侵袭能力,金融业必须开放,不开放就没有免疫力。开放可以有助于防范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特别是道德风险,甚至国家主权风险,也必须通过有序的开放防范和化解。但是,开放自身也有风险,开放要积极稳妥,要主动渐进,不能采取一下子取消所有控制的简单办法。

    李若谷(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金融改革不能抄袭他国模式

    中国的金融改革绝对不能抄袭其他国家的模式,尤其不能抄袭美国的模式。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有不同的模式,各种不同的模式有它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培育了金融市场,经过了学习国外经验、引进国外经验两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应该是创新发展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模式。但是,改革恐怕不能马上跳到直接金融里去,间接金融还得发展,套用哲学上的话,发展间接金融是为了减少间接金融。同时,要逐步地培育民间金融的发展,包括民营银行的发展,但这一切都要逐步地来,什么事都不能过快,一快就出问题。(罗岚 赵悦 李珅 李定 朱瑾)

 
 
 相关链接
·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金融创新让普通百姓受益
· 建行主动规范关联交易行为 提升信息披露水平
· 保监会形成保险法修订草案建议稿 包括5方面内容
·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表示对银保现状“谨慎乐观”
· 人民银行:4月份贷款增加较多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 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