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朱玉) 近日,高润霖、诸骏仁、胡大一等一批心脑血管专家忧虑在我国阿司匹林的使用率较低的问题,这种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度极大的药物使用率过低,从另一角度证明这项事关重要的防治并不理想。一项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仅为14.38%,在卒中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4%,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指导、担心不良反应等原因使阿司匹林应用极不规范。
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最高的药物之一,对于我国这一中低收入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类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显得更有实际意义。据专家介绍,如果100%的中国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个病例死亡。
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心内科门诊63%的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不恰当,其中未曾住院的门诊随访患者中76.3%使用剂量过低,出院后门诊随访的患者中20.58%剂量过低。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不恰当的主要原因为:非心内科医生指导错误,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担心不良反应等。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和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使用率较高,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年会资料显示,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已经超过95%。而其他国家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尚不能令人满意,应用率较低且不规范使用率较高。
由以上40余位著名心脑血管专家参与起草,并经编委会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共识》,分别于2006年3月和2006年1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发表。两项共识的发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指导性原则。 (完)
新闻背景: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朱玉)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严重威胁人民大众的健康和生命。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力。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以及死亡的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措施,防止首次事件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卒中等事件的复发。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或致残率。
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很高的药物,其获益远远大于风险。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单用阿司匹林引起出血的危险极小,每年1000例患者仅增加0-2例严重颅外出血,且临床容易治疗,而卒中或心肌梗死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可以有效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阿司匹林也是经济效益比最高的药物之一,从服用阿司匹林第一年起,即开始节省总的医疗开支。我国进行的一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资料显示,对于中、高危冠心病风险者(年冠心病风险大于1.5%),使用阿司匹林每人每10年能节约医疗费用929元。如果以5000万人群计算,则每年节约的医疗费用可以高达45亿元人民币。对于我国这一中低收入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类事半功倍、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显得更有实际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