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俄有可能在对方经济特区和高技术园区投资合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26日电(记者葛万青 冯昌勇)“中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取得了很大成就,值得我们学习。”正在四川考察的俄罗斯利佩茨克州工业局局长阿纳托利·戈利佐夫26日对新华社记者说。

    继考察北京、上海之后,阿纳托利·戈利佐夫一行来到成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习中国经验。

    俄罗斯自由经济区曾经犯罪严重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成立过一些自由经济区(又叫特别行政区)。但是,由于当时俄经济处于危机状态,经济犯罪严重,这些自由经济区最终变成了偷税漏税者的天堂,没能实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预期效果。

    利佩茨克州是俄罗斯政府于去年底批准的6个经济特区之一,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之中。这个州的官员随俄罗斯代表团前来参加“中国四川-俄罗斯联邦州区经贸合作周”。

    戈利佐夫说,看到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流的厂房、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路上行驶的中外合资世界名牌汽车,感到“十分崇敬”,希望不久的将来在俄罗斯也能看到这种情景。“这就是我们到这里来学习的原因。”他说。

    中俄经济园区的相互投资可能

    俄罗斯的一些企业也有投资中国高科技园区的愿望,但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双方应该了解开展合作的条件,找到利益的结合点。

    戈利佐夫欢迎中方企业参与利佩茨克州经济特区的建设。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望成为俄中投资合作的重要方面。

    2007年,俄经济特区将投入正常运转。根据俄罗斯经济特区法,特区内企业免征5年财产税和土地税,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使用费的税率也降低了,过境手续也简化了。

    俄政府官员测算,由于行政壁垒的消除,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企业每年可以节约成本费用5%—7%,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可以节约3%—5%的费用。

    俄经济特区的启动有助中俄经贸升级

    俄方人士认为,俄罗斯经济特区的启动将推动中俄相互投资,从而成为实现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800亿美元目标的有效途径。

    中国5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便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展着。据统计,国家级高新区的人均GDP在2004年时就已超过了1万美元。(完)

 
 
 相关链接
· 四川首次迎来大批俄罗斯客人参加经贸合作周活动
· “中俄州区经贸合作周”吸引百余位俄罗斯企业家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 中国四川—俄罗斯经贸合作周在成都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