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好科技重大专项
科技部部长 徐冠华
国际经验表明,重大战略产品和工程事关国家长远和战略利益。一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愿,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美国在战后为保持科技领先地位和制造业的竞争力,规划并实施了多项重大工程,如“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这些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美国实施其战略意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实施16个重大专项,同样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
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以局部的突破和跃升实现国家目标,中国也有过成功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通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科技发展的跨越,带动了相关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成长,也培养并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战略科学家和关键领军人物,为中国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组织重大专项?我认为尤其要注意三点:科学决策、敢于决策和宽容失败。
科学决策。在重大科技项目及技术路线选择上,机遇和风险并存。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大专项的决策问题是对我们决断能力的一个重大检验。国家主导项目决策,一旦错误,影响很大,可能彻底失败。因此,我们要通过有效机制保障科学决策,并慎重对待与重大项目相关的策略问题。
敢于决策。关于重大技术发展的项目选择、路径选择出现争论是难免的。丁肇中先生曾说过,科学的进步是多数服从少数的过程。一件新事物出现后,意见不一致是经常的,反对的人占多数也是正常的。面对争论,面对机遇和风险,等待决不是好的选项,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大胆决策。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表达过一个观点,即:大家观点都一致之日,也就是市场机遇和技术创新机遇消失之时。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个大家所熟知的“胜者全得”规则,即技术上领先一步,就可能占领大部分市场。决策失败,会带来风险;而不决策,将带来全面丧失机遇的更大风险。此外,重大专项一经决策,就不能动摇,必须持之以恒,必须给予持续和稳定的支持,确保项目不受干扰。
宽容失败。重大科技项目也是探索性项目,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失败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失败的总结往往又是新的创新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就具有化解风险的内在优势,除了有限责任公司外,风险投资、产业联盟等,都是宽容失败的机制。但国有体制如何造就宽容失败的机制,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迫切问题是,要改革政绩考核模式,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如果不改革,那么面对风险,任何机构都不愿有所作为,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