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显政指出,数量型、速度型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如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煤炭长期稳定的供应能力。只有解决小煤矿的问题,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王显政说,我国是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在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还要以煤炭为能源供应主体。但是,在目前的煤炭总量中,约有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能力,其中约2.5亿吨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生产的。2005年全国乡镇煤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8%,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73.8%。
王显政强调,必须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为目标,本着政府推动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规划引导和强力推动的同时,鼓励国有大矿以资产为纽带,兼并重组、改造提高中小煤矿。使目前全国2.1万个小煤矿到“十一五”期末减少1万个左右。使国家规划的以500处矿井、98个矿区为主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在“十一五”期末年产能力达到13亿吨左右,约占全国同期生产能力的50%。鼓励煤炭企业向下游产业延伸,支持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开发建设煤矿,形成煤电一体的企业集团。使大型煤炭集团真正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的主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
王显政强调,在组建煤炭集团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做大与做强的关系。首先要做强,然后才能真正做大。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本优势,加快煤电联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使企业强势进入市场。二是增量资产和存量资产的关系。通过开发新矿区,发展新产业,来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增量部分创造的效益,可以补贴消化存量资产所造成的亏损。三是各级法人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内部为层级法人结构,各级法人都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记者 谢然浩)

在湖北松木坪火车站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调试工作。曹礼达摄
三个因素导致我国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四管齐下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在第九届北京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尽管造成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回收率低的原因很多,但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出发,仍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煤炭企业的资源回收率平均只有40%左右,小煤矿的资源回收率更低,平均只有15%,与国际上产煤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高的可达到70%到80%相比,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4年,我国累计产煤约370亿吨,煤炭资源的消耗量却超过1000亿吨,有人估计可能超过2000亿吨,即使按1000亿吨计,也至少扔掉了630亿吨煤炭资源。按2005年的全国煤炭消费21亿吨左右和国际平均采煤回收率计,被扔掉的煤炭资源至少仍够我们再用10多年。
王显政认为,我国煤炭资源回收率低,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煤炭赋存条件较差。我国煤矿95%以上为井工矿,瓦斯等自然灾害严重,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客观上有一定难度。二是对煤炭资源珍惜程度不够。一些大矿吃肥丢瘦,浪费资源;许多小矿乱采滥挖、破坏资源。三是政策因素。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按产量计征,平均费率(矿产品售价与税费比率)为1.18%,而国外为2%—8%。计征方法不当和费率过低不仅造成国家利益受损,而且导致产业进入门槛、办矿标准过低。同时,矿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规划、勘探相对滞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据此,王显政提出,要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需要同时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在加强“节约发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尽快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挂钩的资源税费征收办法,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鼓励和推动煤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资源回收率。二要研究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煤层的回收率标准,建立严格的资源回收监管制度。对破坏性开采、严重浪费煤炭资源的,依法予以处罚。三要认真做好重点矿区矿业权有偿使用改革,规范煤炭矿业权交易,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使煤炭企业具有珍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动力和压力。四要加强煤炭开发规划工作。强化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发展规划,以及矿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合理调控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建设总规模。对主焦煤、优质无烟煤等稀缺煤种,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记者 谢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