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通用航空业市场潜力巨大 飞行人才紧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我国通用航空业稳步发展

    新华社济南5月31日电(记者邓卫华、姜雪丽)记者从正在山东滨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上了解到,最近10年间,我国通用航空业稳步发展。

    据民航总局运输司通用航空处处长孟平介绍,1996年-2005年期间,全国通用航空生产作业量年均增长速度达11.3%;2005年达84300小时,创历史最高水平,为1995年的190.7%;“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通用航空作业飞行33.6万小时,比“九五”期间增长59%。

    此外,中国通用航空飞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05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全行业共拥有飞机570多架,比2002年增加了200余架;此外,由于部分老旧运力得到更新,通用航空实际作业能力比1995年有了明显提高。

    我国通用航空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社会各方兴办通用航空的积极性。截至2005年底,全国依法设立的通用航空企业已达61家,已批准筹建企业15家。(完)

    我国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

    新华社济南5月31日电(记者邓卫华、姜雪丽、温浩江)中外专家一致认为,与快速发展的公共运输航空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相对滞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这是记者从山东滨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上获悉的。

    据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介绍,“十五”期间,中国通用航空稳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通用飞机570多架,比2002年净增200余架。

    然而,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的地位相比,中国的通用航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航空运输大国,其通用航空飞机的数量达到24000架,是航班飞机的30多倍;而我国目前在飞的通用飞机数量仅仅与航班飞机数量持平。即使是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其通用航空飞机的数量超过10万架,约为航班飞机数量的26倍。

    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国际事务副理事长爱德华·史密斯说,中国通用航空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其高速增长的运输航空市场比较,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仍然比较落后,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5年初,民航总局颁布了《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管理规定》和《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逐步放开,并由此赢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杨国庆说,“十一五”期间,中国通用航空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左右;预计到2010年,中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时间将达到约14万小时。

    据民航总局通航处处长孟平介绍,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农林飞行、人工降雨等准公共产品领域,这一类一般由政府财政支出。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这一领域将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另一类是公务飞行、飞行培训、空中旅游等市场竞争领域,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领域增长空间更加巨大。

    与会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飞机将超过10000架,其中大部分将用于飞行员培训、公务和旅游等领域。(完)

    飞行员紧缺折射我国民航业“短腿”之痛

    新华社济南5月31日电(记者邓卫华、姜雪丽)快速发展的中国民航业正在遭遇“短腿”之痛,中国未来几年将面临飞行员较为紧缺的局面。

    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机将达到1250架,为此,中国需要补充约7000名飞行员。中国民航学院院长吴桐水等专业人士认为,如果缺乏快速发展的通用航空支撑,按照我国现有的飞行员培训模式,5年内培养这样多的飞行员是难以实现的。

    吴桐水说,以美国为代表的通用航空大国,其70%以上的公共运输航班飞行员来自于通用航空领域。这些飞行人员首先自费学习飞行技能,取得执照后先飞私人小飞机(即通用航空飞机),或直接进入通用航空企业飞行,等到积累到一定飞行时间后才进入航空公司执飞大型客机。通用航空已经成为美国培养飞行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同时也保证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航空运输国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国的航班飞行员培养从航校学习到担任航班副驾驶实践长约8年-10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费用均由航空公司支付,不仅时间长,而且成本巨大,一位飞行员的培养费用高达200万元。在航油价格高涨,航空公司成本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运输航空补充飞行员的要求。

    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通用航空特别是以农林飞行为主营项目的通航企业,作业季节性较强,普遍存在人、机资源浪费的现象,我国应利用现有通用航空存量资源,建立飞行人才培训中心,以缓解飞行人员紧缺的状况。从长远来看,我国应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改革飞行员培训机制,推进航空俱乐部及飞行员培训学校的发展,以促进民航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完)

    背景:通用航空

    新华社济南5月31日电(记者邓卫华、温浩江)国际民航组织将公共运输航班客、货运输活动外的所有使用民用航空飞行器的活动定义为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在飞播造林种草、航空拍摄、探矿采油、电力、环保等工农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利用通用航空飞机对飞行员进行培训是通用航空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飞机、公务专机、空中旅游等已成为通用航空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我国通用航空业起步于1951年,到1979年航空作业时间达到39739小时/年。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我国通用航空作业时间一直徘徊在5万小时/年左右,通用航空飞机数量维持在400架左右。“十五”以来,我国虽然已经遏制住了通用航空市场萎缩的势头,但通用航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国际民航组织资料表明,在世界通用航空三类飞行中,航空作业飞行总量约占飞行总量的20%,教学训练约占22%,公务飞行占50%以上。目前我国的通用航空飞行主要为前两类;公务飞行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完)

 
 
 相关链接
· 空中客车将扩大对我国的航空培训和支援规模
· 曾培炎出席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纪念大会
· 代表委员建言: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通用航空发展
·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国务院令第371号)
· 我国自主研制ARJ21-700飞机转入全面试制阶段
· 我国首个大型综合性民用飞机客户支援中心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