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6月5日电(记者刘丹)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姜开鹏5日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入400多亿元,用于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等问题。其中,国家直接拨款200亿元,地方配套200多亿元。
“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五年来,我国农村饮水工程投资220亿元,其中安排国债资金117亿元,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103亿元,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记者了解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据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编制完成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400多亿元用于解决农村用水问题。
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共同开展的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到2004年底,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3.22亿。(完)
“母亲水窖”工程5年解决100多万农户饮水难题
新华社上海6月5日电(记者刘丹)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母亲水窖”项目,5年来共投放2.7亿元人民币,修建水窖10万多眼、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200多处,让22个省份的100多万农户喝上了放心水。
记者5日在上海举行的“感动·母亲--‘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五周年公益系列活动”上获悉,“母亲水窖”工程,由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发起,2001年开始实施。它已从最初只支持以水窖为主的饮水项目,延伸到了目前以水窖为龙头,包括养殖、庭院种植、沼气、卫生厕所、微型加工在内的综合类农村发展项目。
项目共覆盖22个省区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包括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安徽和江西等7省市。
甘肃省清水县是典型的干旱山区,县长薄海明说,2003年“母亲水窖”工程实施至今,清水县共建成水窖375眼,配手压机321台,净水器321台,建集雨场1926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和果园灌溉问题,农户每趟取水时间从原来的61分钟降低为0.48分钟,高价“买水”喝已成为了历史。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表示,“母亲水窖”工程不仅节约了农户的取水时间,改变了农户劳动力时间的配置模式,让农户喝上放心水,还对农户增收起着积极作用,工程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
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农村存在严重的饮水问题,到2004年底,全国有3.22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西部地区人口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