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杨铁龙在表演“胡尔沁乌力格尔”(2006年4月摄)。“胡尔沁乌力格尔”为四胡伴奏演唱的乌力格尔,“乌力格尔”是蒙古语音译,是一种类似说书的表演形式。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乌力格尔”日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后继乏人,这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正面临失传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化工程,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处在活态的传承保护中,关键是要保护传承人。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堪忧。由于传承方式的局限,受现代文化、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文化遗产只剩下馆藏文物,令人扼腕叹息。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杨铁龙在表演“胡尔沁乌力格尔”(2006年4月摄)。“胡尔沁乌力格尔”为四胡伴奏演唱的乌力格尔,“乌力格尔”是蒙古语音译,是一种类似说书的表演形式。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乌力格尔”日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后继乏人,这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正面临失传危机。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在辽宁省新民市,82岁的谭振山老人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会讲的1000多个故事无人可传(2006年2月摄)。“谭振山民间故事”日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是国务院公布的518个项目中唯一的“个人品牌”。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满玉玉雕刻厂的设计师刘中山(左)在教学徒进行玉雕设计(4月21日摄)。“岫岩玉雕”日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岫岩玉雕工艺需要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但学习期间收入微薄。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沈阳评剧院68岁的演员张秀清(右)在指点14岁的吕晓天进行表演(6月7日摄)。辽宁省沈阳市的评剧日前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演员收入低,沈阳评剧院人才流失严重。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