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利用品牌优势延展产业链 巴蜀文化产业生机勃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1日   来源:经济日报

    5月29日,文化部在成都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名单。作为巴蜀之地的四川省格外引人注目,在33家示范基地中独中四元。加上2004年命名的3家,目前四川省已经拥有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一个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基地,成为全国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去年四川省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资产700亿元,总收入达480亿元,产业规模居我国西部首位。四川省的文化产业何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呈现出如此好的发展态势?这固然与四川是西部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决条件有关,但这并不是所有原因。应当说,四川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解放思想、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的发展模式,才是四川文化产业出现勃勃生机的真正动因。

成都三圣乡以骄人的成绩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利用品牌优势 延展产业链条

    利用文化品牌优势,延展文化产业链条,是四川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思路。在这方面,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锦里民俗休闲街的开发,就是其中的突出范例。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多年来,博物馆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经营理念,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开发三国文化纪念品,发展相关产业延伸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武侯祠博物馆的门票收入从1998年的1057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近4000万元,固定资产规模增值上亿元。目前,从武侯祠博物馆到锦里民俗休闲街,一条清晰而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初现轮廓。

    修建锦里民俗休闲街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1年以来发展文化产业链的一个最大项目。锦里民俗休闲街依托武侯祠,以三国文化为主干,明、清风貌做外表,川西民风民俗做内容,将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给古老的武侯祠注入了新的活力。锦里民俗休闲街占地16亩,总建筑面积约7920平方米。2004年10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通过提炼和整合各种文化要素,开发式地抢救了民俗文化遗产。这里集纳了三国、蜀汉文化韵味浓郁的蜀锦、蜀绣、漆器、竹编等民间传统工艺和四川特色名小吃、川酒、川菜、川戏等各种民俗文化,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体验和消费的需求。

    锦里民俗休闲街的文化经营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它通过成都武侯祠这一黄金文化品牌的优势,实现了依托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了文化资本,由此一条清晰而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初现轮廓。锦里民俗休闲街开街至今,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人次,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三圣乡举办的荷塘月色彩灯节

   引入社会资本 带动周边产业

    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以此带动周边地带产业的发展,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条成功经验。全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四川安仁古镇与建川安仁博物馆聚落的建成和成功运营,就是一个成功例证。

    建川博物馆的创建人樊建川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的各类收藏在建川安仁博物馆建馆之前就超过了200万件。这其中还有57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为了让这样一笔巨大的民营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四川省有关部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后,决定引导和支持樊建川的建川文化产业公司落户安仁古镇,在这里打造他的收藏品展览馆。之所以选择在安仁古镇,不仅因为安仁古镇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有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各类公馆12座。而樊建川收藏品展览馆的建设,恰恰可以和这些老公馆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博物馆聚落,由此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天,一座民营性质的博物馆聚落已经诞生。整个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共规划了25个分馆。现已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抗战系列5个馆、民俗系列1个馆。聚落目前展示了樊建川收藏的上千万藏品中的200多万件。聚落于2005年8月试开馆,当年就接待各地观众10万余人,收入达400余万元;2006年1月至3月收入300万元,力争全年收入突破千万大关。博物馆聚落的建设也拉动了老公馆收入的大幅提升。

    博物馆聚落的建成,还带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邑县委、县政府依托博物馆聚落,在安仁镇开展了农民新村的建设,既解决了博物馆建设用地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又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目前已建面积22亩,已建成房屋371套,已入住172户,入住人口595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实施了楹联新村打造工程,至今已制作、悬挂各式木制楹联80户,彰显了农民新村的文化氛围,将农民新村变成了博物馆聚落区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如今,建川安仁博物馆聚落不仅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而且还是成为中国光彩工程重点项目以及四川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结出了丰硕成果。

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引得各路客商蜂拥而至

    开发乡土文化 发展农村经济

    更可贵的是,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四川还把目光及时投向了农村广阔的田野,把发展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开发乡土文化,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大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几年前,当地政府意识到三圣乡农村的花资源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发展优势后,先后投入了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变三圣乡单一的鲜花生产为吸引市民赏花休闲的文化活动场所,以此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1.21亿元。不仅如此,为启动当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几年来当地政府还采取“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先后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中国成都首届梅花节”、“2006荷塘月色·彩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120余场次,建立音乐会所、赏花廊、画家村,吸引知名画家艺术创作、展示、教学、销售,为三圣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文化因子,使之迈出了文化产业的坚实步伐。

    今天,三圣乡已经形成了集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数百万人前来休闲度假。截至2005年共接待游客531万人次,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426元增长到2004年的5311元。在今年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名单中,三圣乡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新范本的骄人成绩名列其中。(鲁泉 王亚 任伟)

 
 
 相关链接
· 文化部印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等管理办法
·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 广东文化产业已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成长阶段
· 云南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内容生产的创新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