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有没有被挪作他用?”“慈善机构值得信任吗?”“那些大额的认捐是否只是做秀,捐款能到位吗?”过去,由于信息不畅通,很多捐赠人对于善款是否真的落到了实处并不了解,加之善款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大影响了捐赠者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假借慈善之名虚张声势,却迟迟不肯兑现善款的行为,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破坏了慈善机构的形象。
如今在重庆,如果愿意通过市慈善总会实施捐赠,捐赠者包括承诺捐赠者要与慈善总会签订合同,受赠者也要与慈善总会签订合同。以往在慈善捐赠中的口头协议为什么要用合同来代替呢?重庆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冯秀文说:“主要是为了增强善款善用的透明度,增加慈善工作的社会公信度。”
重庆市慈善总会从3月底开始同捐赠方、受赠方分别签订合同。除了受赠项目内容、善款数量、双方的权利义务外,合同中还特别提到了慈善总会将对项目进展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进展情况分批付款给受赠方。这些情况将反馈给捐赠者。捐赠者通过查阅合同档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捐款的流向。
据介绍,通常善款会分三次付出。第一笔善款在受赠项目建设之初,受赠方将各种批文传真到慈善总会之后付出;项目过半,在收到了受赠方提供的相关部门监理报告后,慈善总会付出第二笔善款;最后剩余的善款则是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经县以上审计部门审计后,由受赠方提供了项目验收报告和项目资金报告后再付出。
此外,按照合同规定,善款必须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如果受赠方出现挤占、挪用善款的现象,慈善总会不仅可以终止提供善款,追回已付资金,还有权向上级纪检部门进行检举。
有了合同的约束,慈善捐赠变得更加规范。从4月签订第一份合同起到现在,重庆慈善总会就募集善款超过700万元,比去年全年总数400万元还多出了300万元。(记者余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