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大为农民工办平民学校 京城70多所高校将推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4日   来源:人民日报

    7月2日,站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演讲台上,农民工刘俊以几句纯正的英语作为开场白,讲述了自己对学习的渴望。这一天,他欣喜地获知,北京大学开办的平民学校将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刘俊是北大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的清洁工,来自于湖南农村的他,5年前高考落榜后,开始了打工生涯。一年前,他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临时工。在北京大学里,像刘俊这样的临时工共有3000多人。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校内调查,在学校里打工的临时工,大多比较年轻,处于高中到大学教育阶段的年龄;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毕业水平。这些人普遍感觉到自身学历水平、技能同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有着强烈的培训意愿,但紧张的工作、相对高昂的培训费用以及稀缺的培训机会,使他们难以实现这一愿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直十分关注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2005年下半年,学院组建了“农民工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暨平民学校实验项目团队。项目组通过调查研究,独创出“高校+志愿者”模式,联合学校工会、团委、后勤党委等校内管理部门,招募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办平民学校。

    “说起平民学校,还要溯源到80多年前。早在1918年,蔡元培就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创办了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教育学院教授、平民学校项目负责人丁小浩说。

    丁小浩介绍,北大平民学校目前已完成了教师招募工作,在招募到的40多名志愿者中,绝大多数是北大在校生。在对志愿教师进行培训后,平民学校将于9月中旬开学,通过以志愿者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支付能力较弱但有培训需求的校内务工人员开展职业发展观、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培训为期4个月,开课时间暂定在每周的周末。平民学校将定期编辑《北大平民学校简报》,通过这一途径,让暂时不能接受培训的工友也能从中受益,实现教学信息的透明化和广泛传播。

    北京市教育工会负责人表示,将在北京70多所高校中推广北大的这一做法,动员高校、教育界以及全社会给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更多帮助。(记者施芳)

 
 
 相关链接
· 陕西: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
· 陕西下岗职工、农民工可享受培训补贴 最高900元
· 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在湘调研煤矿农民工安全培训等
· 孙华山在甘肃调研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情况